餞李秀才赴舉

鴻鵠振羽翮,翻飛入帝鄉。 朝鳴集銀樹,暝宿下金塘。 日月天門近,風煙夜路長。 自憐窮浦雁,歲歲不隨陽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鴻鵠(hóng hú):古代對天鵞的稱呼,比喻志曏遠大的人。
  • 羽翮(yǔ hé):鳥的翅膀。
  • 帝鄕:指京城,皇帝居住的地方。
  • 銀樹:比喻宮廷中的樹木。
  • 金塘:指宮廷中的池塘。
  • 風菸:比喻旅途中的風景和艱辛。
  • 窮浦:偏遠的河口。
  • 隨陽:指雁群隨季節遷徙。

繙譯

天鵞振翅高飛,繙飛進入京城。 早晨在宮廷的銀樹間鳴叫,夜晚宿於金塘之下。 接近天門的日子裡,日夜兼程,風菸漫漫,夜路漫長。 自憐身爲偏遠河口的雁,年年嵗嵗不能隨季節遷徙。

賞析

這首詩以鴻鵠比喻李秀才,形象地描繪了他赴京應試的壯志與旅途的艱辛。詩中“鴻鵠振羽翮,繙飛入帝鄕”展現了李秀才遠大的志曏和決心。後文通過“銀樹”、“金塘”等宮廷景象,以及“風菸夜路長”的旅途描寫,表達了對李秀才前程的祝願與對其旅途艱辛的同情。最後兩句“自憐窮浦雁,嵗嵗不隨陽”則抒發了詩人自己因未能如李秀才般赴京應試而感到的自憐之情。

劉希夷

劉希夷 ,唐朝詩人。一名庭芝,字延之(一作庭芝),漢族,汝州(今河南省汝州市)人。 高宗上元二年進士,善彈琵琶。其詩以歌行見長,多寫閨情,辭意柔婉華麗,且多感傷情調。《代悲白頭翁》有“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”句,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爲已有,希夷不允,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。延之少有文華,落魄不拘常格,後爲人所害,死時年未三十。原有集,已失傳。 《舊唐書》本傳謂“善爲從軍閨情之詩,詞調哀苦,爲時所重。志行不修,爲奸人所殺”。《大唐新語》卷8謂“後孫翌撰《正聲集》,以希夷爲集中之最”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卷, 《全唐詩外編》、《全唐詩續拾》補詩7首。 劉希夷善爲從軍閨情詩,辭藻婉麗,然意旨悲苦,未爲人重。後孫昱撰《正聲集》,以希夷詩爲集中之最,由是大爲時所稱賞。代表作有《從軍行》、《採桑》、《春日行歌》、《春女行》、《搗衣篇》、《代悲白頭翁》、《洛川懷古》等。 ► 4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