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餘待旦

· 沈周
衾鐵凌衰颯,無眠展轉頻。 雞餘千慮枕,霜下五更人。 夢緒不可續,窗光渾未真。 兩童牀腳底,?睡怕教晨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病馀:病後。
  • 衾鉄:形容被子冷硬如鉄。
  • 淩衰颯:形容寒冷刺骨。
  • 展轉:繙來覆去。
  • 雞馀:雞鳴之後。
  • 千慮枕:形容思緒繁多,難以入眠。
  • 霜下五更人:指淩晨時分,霜降時的人。
  • 夢緒:夢境中的思緒。
  • 窗光:透過窗戶的光線。
  • ?:音同“鼾”,指打鼾聲。

繙譯

病後等待天亮, 被子冷硬如鉄,寒意刺骨,我輾轉反側,難以入眠。 雞鳴之後,思緒紛繁,枕上難以平靜, 淩晨時分,霜降之時,人們還在沉睡。 夢境中的思緒無法繼續, 透過窗戶的光線顯得模糊不清。 兩個小孩睡在牀腳,發出鼾聲,害怕被早晨的喧閙吵醒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病後夜晚的孤獨與無眠,通過“衾鉄淩衰颯”和“無眠展轉頻”等詞句,生動地表現了寒冷與不安。詩中“雞馀千慮枕”和“霜下五更人”進一步以時間的推移和思緒的紛亂,加深了夜晚的漫長與心境的沉重。結尾的“?睡怕教晨”則巧妙地以孩童的鼾聲和怕被晨光打擾的情景,映襯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甯靜的渴望。

沈周

沈周

沈周(1427年-1509年)字啓南、號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竹居主人等,明朝畫家,吳門畫派的創始人,明四家之一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二歲(虛八十三歲)。不應科舉,專事詩文、書畫,是明代中期文人畫“吳派”的開創者,與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並稱“明四家”。傳世作品有《廬山高圖》、《秋林話舊圖》、《滄州趣圖》。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聞》等。 ► 10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