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黃節婦

· 沈周
守節難,保孤難。守節要節完,保孤要孤安。完節堅心肝,保孤慎飢寒。 啼飢號寒白屋破,死心灰肝清淚酸。黃家之婦李家姜,鳳鸞之偶天團圞。 鳳一死,鸞乃單。鳳有鸑,養於鸞。鸑今有文成五色,鸞今瞑目已蓋棺。 地下見鳳不愧亦不怍,手呈高節十丈青琅玕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保孤:撫養孤兒。
  • 完節:保持節操到底。
  • 堅心肝:堅定意志。
  • 慎飢寒:小心照顧,避免飢餓和寒冷。
  • 啼飢號寒:形容極度貧睏,孩子因飢餓和寒冷而哭泣。
  • 白屋:簡陋的房屋。
  • 死心灰肝:形容極度悲傷,心如死灰。
  • 清淚酸:清澈的淚水帶著酸楚。
  • 鳳鸞:鳳凰和鸞鳥,常用來比喻夫妻。
  • 團圞:團圓。
  • :古代傳說中的鳳凰一類的鳥。
  • 瞑目:閉眼,指死亡。
  • 蓋棺:指人死後裝殮入棺。
  • 不愧亦不怍:無愧於心,不感到羞愧。
  • 青瑯玕:青色的美玉。

繙譯

守節難,撫養孤兒更難。守節意味著要保持節操完整,撫養孤兒則要確保他們安全。保持節操需要堅定的意志,撫養孤兒則要小心照顧,避免他們飢餓和寒冷。在破舊的白屋中,孩子因飢餓和寒冷哭泣,而她的心如死灰,清澈的淚水帶著酸楚。黃家的婦人,李家的女兒,曾是鳳凰和鸞鳥般的夫妻,天賜的團圓。但鳳凰一旦死去,鸞鳥便孤單。鳳凰畱下的孩子,由鸞鳥撫養。如今孩子已成長,文採斐然,而鸞鳥已經閉眼,裝殮入棺。在地下見到鳳凰,她無愧於心,不感到羞愧,手中高擧著象征高潔的十丈青色美玉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守節與保孤的艱難,深刻描繪了一位寡婦在丈夫去世後,堅守節操竝撫養孤兒的艱辛生活。詩中運用了鳳凰與鸞鳥的比喻,形象地表達了夫妻間的深情與寡婦的孤獨。通過“啼飢號寒”和“死心灰肝”等生動描繪,傳達了寡婦內心的痛苦與堅強。最後,以“高節十丈青瑯玕”象征寡婦的高潔品質,展現了她對亡夫的無愧與對節操的堅守。

沈周

沈周

沈周(1427年-1509年)字啓南、號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竹居主人等,明朝畫家,吳門畫派的創始人,明四家之一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二歲(虛八十三歲)。不應科舉,專事詩文、書畫,是明代中期文人畫“吳派”的開創者,與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並稱“明四家”。傳世作品有《廬山高圖》、《秋林話舊圖》、《滄州趣圖》。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聞》等。 ► 10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