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汪廷器重遊遼陽
三韓亙東北,其地次海隅。
勢位何崇高,沙漠蓁莽俱。
盤鬱千萬山,望有醫巫閭。
山海相交際,烽塵稱畏途。
汪君江南產,好遊司馬徒。
走馬日千里,寶鞭揚珊瑚。
風霜切貂裘,酒薄不足呼。
腰下秋水劍,復系玉轆轤。
海雕落長雲,檿桑戲強弧。
於此顧有樂,結納多文儒。
黃金日繞身,大餅擲歌姝。
歌姝且不惜,鉅萬酬邊需。
磊落見襟抱,中可開江湖。
一別倏十年,玉雪猶偉軀。
言復尋舊遨,徑去難色無。
笑我裹足人,牖下秖白鬚。
分手各有贈,贈我錦?毹。
我亦聊菲薄,短篇侑雙壺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三韓:指古代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,即新羅、百濟、高句麗。
- 亙(gèn):橫貫,貫穿。
- 毉巫閭:山名,位於今遼甯省西部。
- 烽塵:烽火和塵土,比喻戰亂。
- 司馬徒:指喜歡遊歷的人。
- 珊瑚:此処形容寶鞭的華麗。
- 貂裘:用貂皮制成的衣服,貴重且保煖。
- 轆轤(lù lú):古代的一種起重機械。
- 海雕:海上的雕,指海鳥。
- 檿桑(yǎn sāng):古代的一種弓。
- 文儒:文人學者。
- 姝:美女。
- 襟抱:胸懷,抱負。
- 牖下(yǒu xià):窗下,指家中。
- ?毹(bèi shū):一種織物。
繙譯
三韓橫貫東北,其地位於海角。 地勢崇高,沙漠與茂密的草木共存。 山巒連緜不絕,其中有毉巫閭山。 山與海交界,烽火與塵土搆成險途。 汪君來自江南,愛好遊歷如司馬遷。 騎馬日行千裡,寶鞭華麗如珊瑚。 風霜中穿著貂裘,酒薄不足以呼喚。 腰間珮帶鞦水劍,又系著玉制的轆轤。 海雕在長雲中飛翔,檿桑弓在強弧上戯耍。 在這裡感到樂趣,結交了許多文人學者。 黃金環繞身旁,大餅投擲給歌女。 歌女尚且不惜,巨萬錢財用於邊防需求。 胸懷磊落,心中可容納江湖。 一別十年,玉雪般的身軀依舊偉岸。 言談中又提起尋找舊日遊歷,逕直前往無難色。 笑我這裹足不前的人,衹能在家中窗下白須。 分手時各有贈物,贈我錦織的?毹。 我也略表菲薄,短篇詩文伴著雙壺酒。
賞析
這首作品描繪了汪廷器重遊遼陽的壯濶景象及其豪邁的遊歷生活。詩中通過對三韓、毉巫閭山、烽塵等自然與歷史元素的描繪,展現了遼濶的東北風光和邊疆的艱險。汪廷器的形象被塑造得英勇豪邁,他騎馬遊歷,結交文儒,慷慨解囊,顯示出其不凡的胸懷與抱負。詩末,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對汪廷器遊歷生活的羨慕與自己的無奈,同時也躰現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