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暑夜坐

· 沈周
星河垂地夜闌珊,坐久幽懷百事關。 畏老欲逃如鏡裏,苦塵難脫限人間。 一亭多竹還妨月,二水宜家又欠山。 世好茫茫誰是足,秪除心跡自高閒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闌珊(lán shān):將盡,衰落。
  • 幽懷:深藏內心的情感。
  • 畏老:害怕衰老。
  • 如鏡裏:比喻清晰可見,無法逃避。
  • 苦塵:塵世的煩惱和苦難。
  • :限制,束縛。
  • 二水:兩條河流,這裏指居住環境。
  • 秪除(zhǐ chú):只有除去。
  • 心跡:內心的想法和行爲。
  • 高閒(gāo xián):高潔而閒適。

翻譯

星河似乎垂到了地面,夜已深沉,我坐了很久,內心深處牽掛着百般事物。我害怕衰老,想要逃避,卻清晰如鏡中映照,塵世的苦難難以擺脫,束縛在人間。我的亭子周圍有許多竹子,卻妨礙了月光的灑落;家門前有兩條河流,卻缺少了山的陪伴。世間的喜好變幻莫測,誰能滿足?只有除去雜念,保持內心的清淨和高潔,才能感到真正的閒適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夜晚獨坐時的深沉思緒,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,表達了詩人對塵世苦難的無奈和對高潔生活的嚮往。詩中「星河垂地夜闌珊」以壯闊的景象開篇,營造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氛圍。後文通過對「畏老」、「苦塵」等情感的抒發,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掙扎與追求。結尾處「秪除心跡自高閒」則是詩人對理想生活的最終定義,強調了心境的清淨與高潔是達到真正閒適的關鍵。

沈周

沈周

沈周(1427年-1509年)字啓南、號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竹居主人等,明朝畫家,吳門畫派的創始人,明四家之一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二歲(虛八十三歲)。不應科舉,專事詩文、書畫,是明代中期文人畫“吳派”的開創者,與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並稱“明四家”。傳世作品有《廬山高圖》、《秋林話舊圖》、《滄州趣圖》。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聞》等。 ► 10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