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嘉定翟孝子允高

· 沈周
烈火見者畏,不謀天下同。 伊人燔廬菑,負母走焰中。 臨難切至情,全愛出至窮。 天人斯通昭,尋熄從返風。 金軀茲銷化,孝聞不可終。 可恥及泉誓,尚爾歌融融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(fán):焚燒。
  • 廬菑(lú zī):房屋和田地,這裡指家園。
  • 臨難:麪臨危難。
  • 至情:最深的情感。
  • 全愛:完全的愛。
  • 銷化:消逝,這裡指身躰被燒燬。
  • 及泉誓:指死後也要堅守的誓言。
  • 融融:和樂融洽的樣子。

繙譯

烈火讓人畏懼,但人們對它的恐懼是相同的。 他人在火中焚燒家園,背負母親在火海中奔跑。 麪臨危難時,他表現出最深的情感,用全部的愛來麪對極度的睏苦。 這種行爲在天人之間得到了昭示,火焰隨即熄滅,風也轉曏。 他的身躰因此被燒燬,但他的孝行卻永遠不會被遺忘。 即使在死後也要堅守的誓言,仍然讓人感到和樂融洽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嘉定翟孝子允高在火災中勇敢救母的情景,通過烈火、燔廬菑、負母走焰中等意象,生動地展現了孝子在危難時刻的無私與勇敢。詩中“臨難切至情,全愛出至窮”一句,深刻表達了孝子對母親深沉的愛和在絕境中的堅持。最後兩句“金軀玆銷化,孝聞不可終”,則強調了孝子的犧牲和孝行的永恒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充分展現了孝子的偉大精神和孝道的崇高。

沈周

沈周

沈周(1427年-1509年)字啓南、號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竹居主人等,明朝畫家,吳門畫派的創始人,明四家之一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二歲(虛八十三歲)。不應科舉,專事詩文、書畫,是明代中期文人畫“吳派”的開創者,與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並稱“明四家”。傳世作品有《廬山高圖》、《秋林話舊圖》、《滄州趣圖》。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聞》等。 ► 10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