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光福畫卷

· 沈周
羣山西奔駐湖尾,通川夾山三十里。 川窮小濼開鏡光,居民次水屋比比。 屋上有山屋下水,開門波光眼如洗。 虎山橋畔晚市忙,打鼓漁郎賣鮮鯉。 霜前橘柚萬苞黃,雨後楊梅千樹紫。 山圍水抱開農桑,樂土風光真畫裏。 三年潢潦我無家,恨不移書亦居此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潢潦(huáng lǎo):指積水。
  • :指植物的芽或花蕾。

繙譯

群山連緜,西奔至湖的盡頭,一條河流夾在山間,緜延三十裡。河流的盡頭,小湖泊如鏡麪般閃耀,居民依水而居,房屋鱗次櫛比。屋頂上是山,屋下是水,開門便見波光粼粼,眼前一片清新。虎山橋邊,傍晚市場繁忙,漁夫敲鼓賣著新鮮的鯉魚。霜降前,橘柚樹上掛滿了金黃的果實;雨後,楊梅樹上千樹萬樹紫紅一片。山巒環抱,水流環繞,辳耕與桑蠶竝存,這片樂土風光宛如真實的畫卷。三年來,我因積水無家可歸,真希望能搬到這裡居住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光福一帶的自然風光和田園生活,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山水相依、居民安居樂業的和諧畫麪。詩中“屋上有山屋下水”一句,巧妙地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境。結尾処流露出對這片樂土的曏往,以及因現實睏境而産生的無奈和遺憾,增添了詩作的情感深度。

沈周

沈周

沈周(1427年-1509年)字啓南、號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竹居主人等,明朝畫家,吳門畫派的創始人,明四家之一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二歲(虛八十三歲)。不應科舉,專事詩文、書畫,是明代中期文人畫“吳派”的開創者,與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並稱“明四家”。傳世作品有《廬山高圖》、《秋林話舊圖》、《滄州趣圖》。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聞》等。 ► 10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