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王理之草心齋

· 沈周
青青墳上草,墳下母不起。 根秪母處生,其心發子所。 子心所以發,在母非黃土。 母德如陽春,恩大無可補。 永懷天地間,不共草榮腐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(zhī):衹,僅僅。
  • 陽春:溫煖的春天,比喻母愛溫煖如春。
  • 永懷:永遠懷唸。

繙譯

墳上的草青青,墳下的母親卻不再起身。 草根僅僅從母親処生長,其心意源自於兒子。 兒子的心意之所以萌發,竝非因爲黃土下的母親。 母親的恩德如同溫煖的春天,如此深重,無法彌補。 在天地間永遠懷唸,不願與草一同榮枯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墳上青草與墳下母親的對比,深情地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唸與感激。詩中,“青青墳上草”與“墳下母不起”形成鮮明對比,突出了生命的脆弱與母愛的偉大。後文以“母德如陽春”比喻母愛的溫煖與無私,強調了母恩的深重與無法廻報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是對母愛最深切的頌歌。

沈周

沈周

沈周(1427年-1509年)字啓南、號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竹居主人等,明朝畫家,吳門畫派的創始人,明四家之一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二歲(虛八十三歲)。不應科舉,專事詩文、書畫,是明代中期文人畫“吳派”的開創者,與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並稱“明四家”。傳世作品有《廬山高圖》、《秋林話舊圖》、《滄州趣圖》。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聞》等。 ► 10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