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厓山:地名,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。
- 吊古:憑吊古跡,懷唸往事。
- 瀕危:接近危險的境地。
- 誓死:發誓至死不變。
- 六尺孤:指孤兒,古代六尺指未成年。
- 龍蟠:龍磐曲而伏,比喻穩固的統治。
- 寶鼎:古代象征國家權力的重器。
- 鼇背:傳說中巨鼇的背,比喻國家的穩固。
- 皇圖:帝王的版圖,國家的疆域。
- 越徼:越地的邊界。
- 衚塵:指外族的侵擾。
- 殘潮:退潮後的餘波。
- 海日枯:形容海上的日光黯淡無光。
- 金牌:指古代皇帝賜予的金牌,象征權力和榮譽。
- 報國恨:爲國家報仇的遺憾。
- 崑吾:古代寶劍名,此処指代英勇的將士。
繙譯
在厓山憑吊古跡,我感慨萬分: 三千士已瀕臨絕境,誓死不屈的孤兒尚存。 難道穩固的統治已不複存在,衹能依靠巨鼇之背來維持皇圖? 越地的邊界雲霧深鎖,衚人的侵擾使塵土黯淡, 殘潮中的海日顯得如此枯萎。 唯有那金牌,承載著報國的遺憾, 至今在風雨中,爲英勇的將士泣血。
賞析
這首作品通過憑吊厓山古跡,表達了對國家興衰和英勇將士犧牲的深切哀思。詩中運用了龍蟠、寶鼎、鼇背等象征性意象,描繪了國家危難的景象,同時以金牌、崑吾等詞滙,寄托了對報國之志的緬懷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充滿了對歷史的沉思和對英雄的敬仰。
李之世
李之世,字長度,號鶴汀。新會東亭人。以麟子。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(一六〇六)舉人。晚年始就瓊山教諭,遷池州府推官。未幾移疾罷歸。著作極多,有《圭山副藏》、《剩山水房漫稿》、及《北遊》、《南歸》、《雪航》、《家園》、《泡庵》、《朱崖》、《息庵》、《水竹洞》、《不住庵》諸集。傳世者有《鶴汀集》十卷,其中詩集七卷、文集二卷,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《鳧渚集》。原刻《朱厓集》,一集《浮槎草》,二集《可廬草》,三集《歇園草》,四集《和蘇草》,五集《韻語》,今已不傳,惟附見於《鶴汀集》之中。《鶴汀集》前有李本寧《圭山副藏敘》、韓上桂《北遊草敘》二文,可供參考。康熙《新會縣誌·藝文下》錄其詩三十一首、清溫汝能《粵東詩海》八首,《明詩紀事》六首。《鶴汀集》錄有邑志小傳、清道光《廣東通志》卷二八一有傳。
► 135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