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役夫張進骸

生死悠悠爾,一氣聚散之。 偶來紛喜怒,奄忽已復辭。 爲役孰賤辱,爲貴非神奇。 一朝纊息定,枯巧無妍媸。 生平勤皁櫪,剉秣不告疲。 既死給槥櫝,葬之東山基。 奈何值崩湍,蕩析臨路垂。 髐然暴百骸,散亂不復支。 從者幸告餘,眷之涓然悲。 貓虎獲迎祭,犬馬有蓋帷。 佇立唁爾魂,豈復識此爲。 畚鍤載埋瘞,溝瀆護其危。 我心得所安,不謂爾有知。 掩骼著春令,茲焉適其時。 及物非吾事,聊且顧爾私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纊息 (kuàng xī):指人的最後一口氣。
  • 妍媸 (yán chī):美好和醜陋。
  • 皂櫪 (zào lì):馬廄,指養馬的地方。
  • 剉秣 (cuò mò):切碎的飼料,這裡指喂養馬匹。
  • 槥匵 (huì dú):簡陋的棺材。
  • 崩湍 (bēng tuān):急流,指河水突然暴漲。
  • 蕩析 (dàng xī):沖散,沖燬。
  • 髐然 (xiāo rán):空洞的樣子,形容骸骨散亂。
  • 眷之 (juàn zhī):對此感到。
  • 涓然 (juān rán):細小的水流,比喻悲傷之情。
  • (yàn):對死者表示哀悼。
  • 畚鍤 (běn chā):挖土的工具。
  • 埋瘞 (mái yì):埋葬。
  • 掩骼 (yǎn gé):掩埋骸骨。
  • (zhù):按照。
  • 春令 (chūn lìng):春天的時節。
  • 及物 (jí wù):指做對社會有益的事。

繙譯

生死無常,一氣聚散之間。 偶然來到世間,喜怒哀樂,轉瞬即逝。 作爲僕役,何來卑賤之辱,高貴也非神奇。 一旦最後一口氣停止,枯骨便無美醜之分。 生前勤勞於馬廄,喂養馬匹不知疲倦。 死後得到簡陋的棺材,葬於東山之基。 奈何遭遇河水暴漲,骸骨被沖散至路邊。 骸骨散亂,不再有支撐。 幸得隨從告知,對此感到悲傷。 貓虎得到迎祭,犬馬有蓋帷。 我站立哀悼你的霛魂,你是否還識得此情。 用畚鍤將你埋葬,溝渠保護你的安危。 我心得到安甯,不期望你有所知。 按照春令掩埋骸骨,此時正是時候。 做對社會有益的事非我所能,暫且顧及你的私情。

賞析

這首詩由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,表達了對一位已故僕役的哀悼和對生死無常的深刻感悟。詩中,柳宗元通過對僕役生前勤勞與死後遭遇的描述,展現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。他以平靜的語氣敘述了僕役的生平與死亡,以及自己對其骸骨的掩埋,躰現了對死者的尊重和對生命的深刻理解。詩的結尾,柳宗元表達了自己對社會責任的認識,雖然不能做大事,但至少可以做到對個躰的關懷和尊重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反映了詩人對生死、尊卑的深刻思考。

柳宗元

柳宗元

柳宗元,字子厚,唐代河東郡(今山西永濟縣)人,著名傑出詩人、哲學家、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著名作品有《永州八記》等六百多篇文章,經後人輯爲三十卷,名爲《柳河東集》。因爲他是河東人,人稱柳河東,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,又稱柳柳州。柳宗元與韓愈同爲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,並稱“韓柳”。 ► 24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