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萬類:萬物。
- 稟天和:接受自然的調和。
- 訛:錯誤,不正。
- 佗:他人。
- 濟物:幫助其他生物。
- 害物:傷害其他生物。
翻譯
萬物都有其本性,各自都接受着自然的調和。 蠶的身體和你的身體,你的身體爲何如此不正。 蠶的身體不是爲了自己,你的身體也不是爲了他人。 蠶絲用來製作衣裳,你的絲卻用來編織網羅。 幫助其他生物幾乎沒有功勞,傷害其他生物卻日益增多。 雖然百蟲對你深感恨意,但又能將你怎樣呢?
賞析
這首詩通過對蠶和蜘蛛的對比,揭示了不同生物本性的差異。詩人孟郊以蠶的奉獻與蜘蛛的自私相對照,表達了對自然界中生物行爲的深刻觀察和道德評價。詩中,「蠶身不爲己,汝身不爲佗」一句,突出了蠶的無私與蜘蛛的自利,而「濟物幾無功,害物日已多」則進一步批判了蜘蛛的行爲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寓意深遠,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界倫理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