荅崔主簿問兼簡溫上人

緣情生衆累,晚悟依道流。 諸境一已寂,了將身世浮。 閒居澹無味,忽復四時周。 靡靡芳草積,稍稍新篁抽。 即此抱餘素,塊然誠寡儔。 自適一忻意,愧蒙君子憂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緣情:因情感而起。
  • 衆累:許多的煩惱和束縛。
  • 晚悟:晚年才領悟。
  • 道流:道家的思想流派。
  • 諸境:各種境界或境遇。
  • 了將:了結,結束。
  • 身世浮:指人生的浮沉不定。
  • 閒居:閒暇時居住。
  • 澹無味:平淡無味。
  • 四時周:四季循環。
  • 靡靡:柔弱,漸漸。
  • 芳草積:芳草叢生。
  • 稍稍:漸漸,逐漸。
  • 新篁:新竹。
  • 抱餘素:保持樸素的生活態度。
  • 塊然:孤獨的樣子。
  • 寡儔:缺少伴侶。
  • 自適:自我滿足。
  • 一忻意:一時的高興。
  • 愧蒙:感到慚愧。
  • 君子:有德行的人。

翻譯

因情感而起的衆多煩惱,我晚年才領悟到應依循道家的思想。 各種境界或境遇都已變得寂靜,我結束了人生的浮沉不定。 閒暇時居住的生活平淡無味,忽然間四季又循環了一遍。 柔弱的芳草漸漸叢生,新竹也逐漸抽出。 我保持着樸素的生活態度,孤獨地生活,確實缺少伴侶。 自我滿足於一時的高興,卻感到慚愧,因爲蒙受了有德行的人的憂慮。

賞析

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韋應物晚年對生活的感悟和對道家思想的嚮往。詩中,「緣情生衆累,晚悟依道流」揭示了詩人因情感而起的煩惱,以及晚年對道家思想的領悟。後文通過描繪閒居生活的平淡、四季的循環、自然景物的變化,展現了詩人樸素、孤獨的生活狀態。最後,詩人表達了對有德行之人的敬仰和對自己生活的反思,體現了其內心的謙遜和自省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。

韋應物

韋應物

韋應物,中國唐代詩人。漢族,長安(今陝西西安)人。今傳有10卷本《韋江州集》、兩卷本《韋蘇州詩集》、10卷本《韋蘇州集》。散文僅存一篇。因出任過蘇州刺史,世稱“韋蘇州”。詩風恬淡高遠,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。 ► 5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