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西南岡卜居遇雨尋竹浪至灃壖縈帶數裏清流茂樹雲物可賞

登高創危構,林表見川流。 微雨颯已至,蕭條川氣秋。 下尋密竹盡,忽曠沙際遊。 紆曲水分野,綿延稼盈疇。 寒花明廢墟,樵牧笑榛丘。 雲水成陰澹,竹樹更清幽。 適自戀佳賞,復茲永日留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(sà):形容風聲或雨聲。
  • 蕭條:形容景象的冷落、淒涼。
  • 川氣:河水的氣息。
  • 密竹:茂密的竹林。
  • 忽曠:突然開闊。
  • 沙際:沙灘邊。
  • 紆曲:曲折。
  • 水野:水邊的田野。
  • 綿延:連續不斷。
  • 稼盈疇:莊稼充滿田野。
  • 寒花:秋天開放的花。
  • 廢墟:毀壞的建築物遺址。
  • 樵牧:砍柴和放牧的人。
  • 榛丘:長滿榛樹的小山。
  • 雲水:雲和水面。
  • 陰澹:陰涼而平靜。
  • 竹樹:竹子和樹木。
  • 清幽:清新幽靜。
  • 佳賞:美好的景色。
  • 永日:整天。

翻譯

登上高處,建造了一座危樓,從林間可以看到河流。 微雨突然降臨,帶來了秋天的河川氣息,顯得蕭條。 往下走,穿過了茂密的竹林,突然來到了開闊的沙灘邊遊玩。 曲折的水流劃分了田野,連綿的莊稼覆蓋了廣闊的田疇。 秋天的花朵在廢墟中盛開,砍柴和放牧的人在榛樹叢生的山丘上笑談。 雲和水形成了陰涼而平靜的景象,竹子和樹木更加清新幽靜。 恰好因爲愛上了這美好的景色,我決定在這裏停留一整天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高遠眺,從林間到河川,再到竹林和沙灘的景色變化。詩中,「微雨颯已至,蕭條川氣秋」傳達了秋雨帶來的淒涼氛圍,而「寒花明廢墟,樵牧笑榛丘」則展現了廢墟中的生機與人們的歡樂。最後,詩人表達了對這片自然美景的深深留戀,願意在此停留,享受這份寧靜與美好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,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。

韋應物

韋應物

韋應物,中國唐代詩人。漢族,長安(今陝西西安)人。今傳有10卷本《韋江州集》、兩卷本《韋蘇州詩集》、10卷本《韋蘇州集》。散文僅存一篇。因出任過蘇州刺史,世稱“韋蘇州”。詩風恬淡高遠,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。 ► 5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