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仙二首

石上鑿井欲到水,惰心一起中路止。豈不見古來三人俱弟兄,結茅深山讀仙經。 上有青冥倚天之絕壁,下有颼飀萬壑之鬆聲。仙人變化爲白鹿,二弟玩之兄誦讀。 讀多七過可乞言,爲子心精得神仙。可憐二弟仰天泣,一失毫釐千萬年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鑿井:挖井。
  • 惰心:嬾惰的心思。
  • 中路:半途。
  • 結茅:搭建茅屋。
  • 青冥:指天空。
  • 倚天:靠著天,形容極高。
  • 絕壁:陡峭的山壁。
  • 颼飀:風聲。
  • 萬壑:無數的山穀。
  • 仙人:神話中的神仙。
  • 七過:七遍。
  • 乞言:請求指教。
  • 心精:心神,精神。
  • 毫釐:極小的距離或差別。

繙譯

在石頭上挖井,希望能見到水,但嬾惰的心思一出現,就會半途而廢。難道沒聽說過古時候有三個人像兄弟一樣,他們在深山中搭建茅屋,一起讀仙經。

他們所在的地方,上方是高聳入雲的陡峭山壁,下方是無數山穀中風聲呼歗的松林。仙人變化成白鹿,兩個弟弟玩耍,而哥哥則在誦讀。

哥哥讀了七遍仙經後,可以請求仙人的指教,他的精神得到了神仙的認可。可憐的兩個弟弟仰天哭泣,因爲他們的一點小失誤,可能就要錯過千萬年的仙緣。

賞析

這首詩通過對比三兄弟的不同行爲和結果,強調了勤奮和堅持的重要性。詩中描繪的深山、絕壁、松聲等自然景象,營造了一種幽靜而神秘的脩仙環境。通過仙人化鹿的情節,增添了神秘色彩,同時也突出了哥哥的專注和兩個弟弟的輕率。詩歌最後以兩個弟弟的哭泣作爲結尾,警示人們脩仙之路不容許絲毫懈怠。

韋應物

韋應物

韋應物,中國唐代詩人。漢族,長安(今陝西西安)人。今傳有10卷本《韋江州集》、兩卷本《韋蘇州詩集》、10卷本《韋蘇州集》。散文僅存一篇。因出任過蘇州刺史,世稱“韋蘇州”。詩風恬淡高遠,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。 ► 5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