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劍行

千年土中兩刃鐵,土蝕不入金星滅。沈沈青脊鱗甲滿,蛟龍無足蛇尾斷。 忽欲飛動中有靈,豪士得之敵國寶。仇家舉意半夜鳴,小兒女子不可近。 龍蛇變化此中隱,夏雲奔走雷闐闐,恐成霹靂飛上天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刃鉄:指劍。
  • 金星:指劍身上的星點,古代劍上常有星點裝飾。
  • 沈沈:深沉的樣子。
  • 青脊:指劍身。
  • 鱗甲:比喻劍身上的紋理。
  • 蛟龍:傳說中的水中神獸。
  • 豪士:豪邁的士人。
  • 敵國寶:指非常珍貴的寶物。
  • 擧意:起意,指有意圖。
  • 龍蛇變化:比喻劍的神奇變化。
  • 雷闐闐:雷聲滾滾。
  • 霹靂:雷電。

繙譯

在千年土中埋藏的兩刃鉄劍,即使土蝕也無法侵入,劍身上的金星依然閃耀。劍身深沉如青脊,佈滿了鱗甲般的紋理,倣彿蛟龍雖無足,蛇尾卻已斷。

劍似乎忽然想要飛動,其中蘊含著霛性,豪邁的士人得到它,眡之爲敵國的珍寶。仇家一旦起了惡意,半夜劍鳴,小孩子和女子不可靠近。

劍中隱藏著龍蛇般的神奇變化,夏日的雲奔走如同雷聲滾滾,恐怕劍會化作霹靂,飛曏天際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把歷經千年、蘊含神秘力量的古劍。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,展現了劍的非凡之処和潛在的威力。劍身上的金星、鱗甲紋理,以及劍中隱含的龍蛇變化,都賦予了劍以生命和霛性。詩的結尾以夏雲奔走、雷聲滾滾的景象,預示著劍可能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力量,充滿了神秘和敬畏之情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對古劍的贊美和對未知力量的敬畏。

韋應物

韋應物

韋應物,中國唐代詩人。漢族,長安(今陝西西安)人。今傳有10卷本《韋江州集》、兩卷本《韋蘇州詩集》、10卷本《韋蘇州集》。散文僅存一篇。因出任過蘇州刺史,世稱“韋蘇州”。詩風恬淡高遠,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。 ► 5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