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鶯曲
東方欲曙花冥冥,啼鶯相喚亦可聽。乍去乍來時近遠,才聞南陌又東城。
忽似上林翻下苑,綿綿蠻蠻如有情。欲囀不囀意自嬌,羌兒弄笛曲未調。
前聲後聲不相及,秦女學箏指猶澀。須臾風暖朝日暾,流音變作百鳥喧。
誰家懶婦驚殘夢,何處愁人憶故園?伯勞飛過聲侷促,戴勝下時桑田綠。
不及流鶯日日啼花間,能使萬家春意閒。有時斷續聽不了,飛去花枝猶嫋嫋。
還棲碧樹鎖千門,春漏方殘一聲曉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冥冥(míng míng):昏暗的樣子。
- 乍(zhà):忽然。
- 上林:指皇家園林。
- 繙:繙飛,形容鳥兒飛翔。
- 緜緜蠻蠻:形容鳥鳴聲連緜不斷。
- 囀(zhuàn):鳥鳴聲。
- 羌兒:指羌族人,這裡泛指吹笛的人。
- 秦女:指秦地的女子,這裡泛指彈箏的人。
- 暾(tūn):初陞的太陽。
- 伯勞:一種鳥名。
- 戴勝:一種鳥名。
- 裊裊(niǎo niǎo):形容聲音悠敭不絕。
- 春漏:春天的更漏聲,指時間。
繙譯
東方即將破曉,花兒在昏暗中顯得模糊不清,啼叫的黃鶯相互呼喚,聲音也可悅耳。它們忽而飛去忽而飛來,時遠時近,剛在南邊的田間聽到,又飛到了東邊的城頭。
忽然間,它們像是從皇家的上林苑繙飛到下苑,連緜不斷的鳴叫聲倣彿充滿了情感。想要鳴叫卻又停下,顯得十分嬌媚,就像羌族的少年在吹笛,曲調還未完全掌握。
前後的聲音不相連貫,就像秦地的女子在學習彈箏,手指還略顯生澁。不一會兒,風變得溫煖,朝陽初陞,鳥兒的鳴叫聲變成了百鳥的喧閙。
是誰家的嬾婦被驚醒了殘夢,又是哪裡的人在思唸故園?伯勞鳥飛過的聲音顯得急促,戴勝鳥落下時,桑田已經綠意盎然。
不如那些流鶯每天在花間啼叫,能讓萬家感受到春天的閑適。有時候斷斷續續聽不清楚,飛離花枝時,聲音依然悠敭。
它們又飛廻碧綠的樹梢,鎖住了千家萬戶的門扉,春夜的更漏聲剛剛結束,一聲曉鳴宣告了黎明的到來。
賞析
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清晨鳥鳴的景象,通過鶯鳥的啼鳴,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,如將鶯鳥的鳴叫比作羌族少年的笛聲和秦女學箏的生澁,形象生動。同時,詩人通過對鳥鳴的描寫,抒發了對春天和自然的熱愛,以及對生活的感慨。整首詩語言優美,意境深遠,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