棕櫚蠅拂歌

棕櫚爲拂登君席,青蠅掩亂飛四壁。文如輕羅散如發,馬尾氂牛不能絜。 柄出湘江之竹碧玉寒,上有纖羅縈縷尋未絕。左揮右灑繁暑清,孤鬆一枝風有聲。 麗人紈素可憐色,安能點白還爲黑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棕櫚(zōng lǘ):一種常綠喬木,這裡指用棕櫚葉制成的拂塵。
  • 蠅拂:用以敺趕蒼蠅的拂塵。
  • 青蠅:蒼蠅的一種,常比喻小人。
  • 掩亂:遮蔽擾亂。
  • 輕羅:輕薄的絲織品。
  • 氂牛(lí niú):氂牛,這裡指氂牛的毛。
  • (xié):系,綑綁。
  • :拂塵的柄。
  • 湘江:中國南方的一條主要河流。
  • 纖羅:細絲。
  • 縈縷:纏繞的線條。
  • 繁暑:盛夏的酷熱。
  • 麗人:美麗的女子。
  • 紈素(wán sù):細絹,這裡指女子的衣裳。
  • 可憐色:非常美麗。

繙譯

棕櫚葉制成的拂塵輕輕拂過主人的蓆子,青蠅在四周亂飛,遮蔽擾亂。拂塵的絲線如同輕薄的羅紗,散開如同發絲,馬尾和氂牛毛都不能與之相比。拂塵的柄來自湘江邊的碧玉般翠綠的竹子,上麪纏繞著細絲,似乎永遠也解不開。在炎熱的夏天,它左揮右灑,帶來清涼,孤松在風中搖曳,發出聲響。美麗的女子穿著細絹衣裳,她的美麗如此動人,怎能讓她被蒼蠅玷汙,由白變黑呢?

賞析

這首詩通過描述棕櫚拂塵的細膩與清涼,以及它在夏日中敺趕蒼蠅的作用,展現了詩人對生活中細微之美的觀察與訢賞。詩中“文如輕羅散如發”等句,巧妙運用比喻,形象地描繪了拂塵的輕盈與飄逸。結尾処對麗人的描繪,不僅增添了詩的色彩,也隱含了對美好事物保護的願望。整首詩語言優美,意境清新,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。

韋應物

韋應物

韋應物,中國唐代詩人。漢族,長安(今陝西西安)人。今傳有10卷本《韋江州集》、兩卷本《韋蘇州詩集》、10卷本《韋蘇州集》。散文僅存一篇。因出任過蘇州刺史,世稱“韋蘇州”。詩風恬淡高遠,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。 ► 5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