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

主第巖扃架鵲橋,天門閶闔降鸞鑣。 歷亂旌旗轉雲樹,參差臺榭入煙霄。 林間花雜平陽舞,谷裏鶯和弄玉簫。 已陪沁水追歡日,行奉茅山訪道朝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正月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主第:公主的府邸。
  • 巖扃(yán jiōng):山間的門戶。
  • 架鵲橋:比喻搭建橋樑,此處指府邸的橋樑。
  • 天門:天宮的門,比喻極高的門第。
  • 閶闔(chāng hé):神話中的天門。
  • 降鸞鑣(jiàng luán biāo):指皇家車駕下降。鸞鑣,指裝飾有鸞鳥的車轅頭橫木。
  • 歷亂:錯落不齊。
  • 旌旗:旗幟。
  • 轉雲樹:形容旌旗在雲霧繚繞的樹木間飄揚。
  • 參差(cēn cī):不齊的樣子。
  • 臺榭:高臺上的建築物。
  • 入煙霄:高聳入雲。
  • 平陽舞:指優美的舞蹈。
  • 弄玉簫:指吹奏簫的音樂。
  • 沁水:水名,此處可能指遊玩的地方。
  • 追歡日:指享受歡樂的日子。
  • 行奉:前往侍奉。
  • 茅山:山名,道教名山,位於江蘇省。
  • 訪道朝:指前往朝拜道教聖地。

翻譯

公主的府邸坐落在山間的門戶,彷彿架起了鵲橋,天宮的大門敞開,皇家車駕緩緩下降。 旗幟錯落不齊地在雲霧繚繞的樹木間飄揚,高臺上的建築物參差不齊,高聳入雲。 林間的花朵與平陽舞交相輝映,山谷裏的鶯鳥和着弄玉簫的音樂。 我已經陪伴公主在沁水邊享受歡樂的日子,現在正前往茅山,朝拜道教聖地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公主府邸的壯麗景象和皇家出行的盛況。通過「巖扃架鵲橋」、「天門閶闔降鸞鑣」等意象,展現了府邸的宏偉與皇家的高貴。詩中「歷亂旌旗轉雲樹」、「參差臺榭入煙霄」進一步以視覺上的錯落與高聳,增強了場景的立體感。後兩句則通過「平陽舞」與「弄玉簫」的音樂舞蹈元素,增添了詩中的文化氣息和歡樂氛圍。最後提到「沁水追歡日」與「茅山訪道朝」,既表達了詩人對歡樂時光的懷念,也體現了他對道教文化的嚮往。

韋嗣立

唐鄭州陽武人,祖籍雍州杜陵,字延構。韋承慶異母弟。少舉進士,累補雙流令,政有殊績,爲蜀中之最。尋代承慶爲鳳閣舍人,遷侍郎、同平章事。武則天長安中,帶本官檢校汴州刺史。中宗神龍中,代承慶爲黃門侍郎。又轉兵部尚書、同中書門下三品。以韋后故,顧賞尤重,封逍遙公。韋后敗,幾爲亂兵所殺。睿宗即位,拜中書令。玄宗開元初,爲國子祭酒,遷陳州刺史。卒諡孝。 ► 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