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仙子

躑躅花開紅照水,鷓鴣飛繞青山觜。行人經歲始歸來,千萬裏,錯相倚,懊惱天仙應有以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
注釋

天仙子:原爲唐教坊曲名,後用作詞調名,據唐人段安節《樂府雜錄》雲:“《天仙子》本名《萬斯年》,李德裕進,屬龜茲部舞曲。因皇甫鬆詞有‘’懊惱天仙應有以’句,取以爲名”。此調分單調、雙調,唐人用單調,宋後始有雙調,雙調即依單調疊一遍成上下兩闋六十八字。 躑躅(zhí zhú)花:亦稱“山躑躅”、“紅躑躅”、“山石榴”、“映山紅”等,四、五月開紅花,漏斗狀,形似杜鵑花。 青山觜:山口。觜,同“嘴”。 錯相倚:言天仙錯依靠了人間的劉晨、阮肇,不能白頭偕老。倚,依靠。 “懊惱(àonǎo)天仙應有以”句:天仙煩惱懊悔是有原因的。懊惱,心中懊悔煩惱;以,因、緣由。

此調始自皇甫松,因詞有“懊惱天仙應有以”句,取以爲名。 這首詞與《天仙子·晴野鷺鷥飛一隻》一樣,也是就題發揮,詠劉晨、阮肇在天台山遇神女而不能復返之事,表現了仙人也有人間的煩惱之情。據《神仙傳》和《續齊諧記》載,漢明帝永平時,剡縣有劉晨、阮肇二人人天台山採藥,迷失道路,忽見山頭有一顆桃樹,共取食之,下山,得到澗水,又飲之。行至山後,見有一杯隨水流出,上有胡麻飯屑。二人過水行一里左右,又越過一山,出大溪,見二女顏容絕妙,喚劉、阮二人姓名,好像舊時相識,並問:“郎等來何晚也!”因邀還家,牀帳帷幔,非世所有。又有數仙客,拿三五個桃來,說:“來慶女婿。”各出樂器作樂,二人就於女家住宿,行夫妻之禮,住了半年,天氣和暖,常如春二、三月。常聞百鳥啼鳴,求歸心切。女子說:“罪根未滅,使君等如此。”於是送劉、阮從山洞口去。到家,鄉里怪異,經查尋,世上已是他們第七代子孫。二人於是又想回返女家,尋山路,不獲,迷歸。至太康八年,還不知二人下落。唐五代詞以《天仙子》爲詞牌的作品多用劉阮事,託意仙緣,實寫人情。與《天仙子·晴野鷺鷥飛一隻》不同的是,此詞寫天人相隔,仙人的惱恨與世人全同。 此詞“躑躅花開紅照水”寫環境,以“鷓鴣飛繞青山觜”寫劉阮經歲而歸人間的依依之情。最後不寫劉阮惱恨不能復返,卻從天仙懊恨人神千里之遙,不復再見,更覺深透一層。全詞句麗而意清,語真而情摯。
皇甫松

皇甫松

名或作嵩,字子奇,自號檀欒子,睦州新安(今浙江淳安)人,唐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,宰相牛僧孺之外甥。晚唐文學家,父子文學並稱。早年科舉失意,屢試不第,未能出仕;後期隱居不出,死後唐昭宗追贈爲進士。皇甫鬆著作有詩詞、小說等,詞最爲著稱,在晚唐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和影響,其詞今存二十餘首,見於《花間集》、《唐五代詞》。事蹟見《歷代詩餘》。《新唐書·藝文志》著錄皇甫鬆《醉鄉日月》三卷。今有王國維輯《檀欒子詞》一卷。 ► 30篇诗文

皇甫松的其他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