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玉殿:指皇宮中的宮殿,常用來形容宮廷的華麗。
- 笙歌:指宮廷中的音樂和歌舞。
- 漢帝:指漢朝的皇帝,這裡泛指帝王。
- 愁:憂愁,煩惱。
- 鸞龍:神話中的神鳥和神龍,象征吉祥和高貴。
- 儼駕:莊嚴地駕車。
- 望瀛洲:瀛洲是古代傳說中的仙境,望瀛洲意指曏往仙境。
- 黃金化盡:指用盡黃金,這裡可能指方士鍊丹用盡黃金。
- 方士:古代指從事鍊丹、佔蔔等神秘活動的人。
- 死:這裡可能指方士因鍊丹失敗或其他原因而死。
- 青天欲上:想要登上青天,比喻追求高遠的目標。
- 無緣由:沒有緣由,無法實現。
繙譯
玉殿中笙歌悠敭,漢帝卻滿心憂愁, 鸞龍莊嚴地駕車,遙望那仙境瀛洲。 黃金用盡,方士已逝,鍊丹成空, 欲登青天,卻無路可尋,無緣由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帝王對長生不老的渴望與無奈。詩中,“玉殿笙歌”與“漢帝愁”形成鮮明對比,展現了帝王內心的矛盾與憂慮。鸞龍儼駕望瀛洲,表達了帝王對仙境的曏往,但“黃金化盡方士死”則揭示了追求長生不老的失敗和絕望。最後一句“青天欲上無緣由”更是深刻地表達了帝王對無法實現長生夢想的無奈和悲哀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人類對生命永恒的渴望與現實的殘酷。
武元衡
唐河南緱氏(今河南偃師東南)人,祖籍幷州文水。字伯蒼。武載德曾孫,武平一孫,武則天曾姪孫。唐德宗建中四年(西元七八三年)登進士第。歴官監察御史、華原縣令、比部員外郎、左司郎中、御史中丞。唐憲宗元和二年(西元八〇七年),拜門下侍郎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兼判戸部事。封臨淮郡公,旋出爲劍南西川節度使,儉己寬民,比三年,上下完實。元和八年(西元八一三年),還朝秉政,力主削藩。元和十年(西元八一五年),裴度用兵淮西討呉元濟,王承宗請赦元濟,元衡叱之。六月早朝,爲淄靑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。元衡工五言詩,當世流傳,往往被於管絃。其詩藻思綺麗,琢句精妙。張爲《詩人主客圖》奉爲「瑰奇美麗主」。魏泰以爲「武元衡律詩勝古詩,五字句又勝七字」《臨漢隱居詩話》。有《武元衡集》十巻,己佚。《全唐詩》存詩二巻。《全唐詩外編》及《全唐詩續拾》補詩二首。
► 19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