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
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,戰斗結束後戰場上衹賸下凄凉的月色。
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裏震蕩回響,將軍刀匣裏的寶刀上的血迹仍然沒乾。
注釋
騮(liú)馬:黑鬣黑尾的紅馬。北魏·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養牛馬驢騾》:“騮馬、驪肩、鹿毛……皆善馬也。”
新:剛剛。
跨:一作“誇”。
沙場:指戰場。
鐵鼓:猶戰鼓。
震:響。
金刀:指刀劍,泛指武器。
序
《塞二首》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。這是第二首詩,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剛剛結束時的情景,寥寥數筆,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槪,勝利者的驕傲神態。全詩意境雄渾,格調昂揚,語言凝煉明快。
賞析
這首詩描寫了一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的情景。棗紅馬剛剛裝上白玉裝飾的馬鞍,戰士就騎著它出發了。戰鬥結束的時候天已經很晚,戰場上衹畱下寒冷的月光。城頭上催戰的鼓聲仍在曠野上回蕩,刀鞘裏的鋼刀血迹未乾。詩人用寥寥數筆,就把將士們的英武氣槪,勝利者的神態生動地描繪出來。
驊騮駿馬,是再好不過的馬了,還要給它配上再美不過的白玉鞍橋,可以想見這馬上騎手的威風。這英武的騎士是手持“金刀”(即金錯刀)奮戰沙場的。這騎士披一身月色,頂凛冽寒風,鏖戰而歸。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煙塵滾滾的沙場,那咚咚的進擊鼓聲還響徹耳畔。這風度軒昂、勇武不凡、充滿自信的騎士,就是詩人心目中唐軍將官的形象,也是詩人矢志抗敵、無時無刻不意欲拼搏戰場的心靈寫照。“城頭鐵鼓聲猶震,匣裏金刀血未乾。”這實在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從耿耿赤心發出的雄壯的呐喊,也分明寄寓著詩人的殷切希望。
這首詩抒寫自信、進取、開拓爲特徵的傳統尙武精神,風格剛健、清新。詩人描寫戰爭的勝利,不在於字面,而在於構成一種氣氛。詩歌選取戰鬥生活的一箇片段,以“騮馬”“沙場”“鐵鼓”“金刀”等戰爭意象串成一系列戰鬥生活的畫面,戰鬥的激烈與戰場的肅殺盡在其中。詩頭“新跨”一詞將戰士風風火火、迎接戰鬥的激情表達得淋灕盡致,而詩尾以“血未乾”這樣一幅看似血腥的場景描寫戰士的內心——熱血幷未因爲戰鬥的結束而冷卻。這種激烈肅殺的氣氛,生動地表現出戰士的颯爽英姿和激昂振奮的風貌。
作者在這首詩中抓住戰鬥剛剛結束的場面加以描寫,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、勇猛善戰的將軍形象,熱情地歌頌了將士們爲國殺敵立功的勇敢精神。
詩人描寫勝利,不在於字面,而在於構成一種氣氛。把戰士的颯爽英姿,激昂振奮的風貌寫了出來。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騮馬(liú mǎ):黑鬣黑尾巴的紅馬,駿馬的一種。
繙譯
駿馬新配上了白玉的馬鞍,剛剛打完仗從沙場歸來,此時月色清冷。城頭的戰鼓聲音還在廻蕩,劍匣裡的金刀上血跡尚未乾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戰後的場景,通過對騮馬、白玉鞍、沙場、月色、鉄鼓、金刀等形象的描寫,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激烈。詩的前兩句寫戰士騎著駿馬,剛從戰場歸來,在月色的映襯下,更顯出戰爭的疲憊和寒冷。後兩句寫城頭的鼓聲還在震響,匣裡的金刀血跡未乾,進一步強調了戰鬭的激烈和剛剛結束的事實。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,營造出了一種緊張、肅殺的氛圍,讓讀者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戰士們的英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