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楊燕之東魯
關西楊伯起,漢日舊稱賢。
四代三公族,清風播人天。
夫子華陰居,開門對玉蓮。
何事歷衡霍,雲帆今始還。
君坐稍解顏,爲君歌此篇。
我固侯門士,謬登聖主筵。
一辭金華殿,蹭蹬長江邊。
二子魯門東,別來已經年。
因君此中去,不覺淚如泉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關西:指函谷關以西的地區,即今陝西省一帶。
- 楊伯起:即楊震,東漢名臣,以清廉著稱。
- 三公:古代輔助國君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,這裏指楊震家族連續四代有人擔任三公職務。
- 華陰:地名,今陝西省華陰市,楊震的故鄉。
- 玉蓮:指華山,因其形似蓮花,又稱玉蓮。
- 衡霍:指衡山和霍山,這裏泛指南方。
- 蹭蹬:遭遇挫折,不得意。
- 金華殿:指皇宮中的重要宮殿,這裏代指朝廷。
- 魯門東:指李白在山東的友人。
翻譯
關西的楊伯起,在漢代就以賢德著稱。他的家族連續四代有人擔任三公,清廉的風範廣播人間。夫子您在華陰居住,開門就能看到對面的華山。爲何事去了南方的衡山和霍山,如今才乘船歸來。您坐下稍微展顏一笑,我爲您吟唱這首詩。我本是侯門之士,誤登了聖主的宴席。自從離開金華殿,便在長江邊遭遇挫折。我在山東的兩位友人,別後已經一年。因爲您此次前往東魯,我不禁淚如泉涌。
賞析
這首詩是李白送別友人楊燕前往東魯時所作。詩中,李白以楊震的家族背景和清廉風範來讚美楊燕,表達了對友人的敬重和不捨。通過對比自己在朝廷的失意和友人的遠行,李白抒發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傷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李白豪放灑脫之外的深情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