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入秦川路逢寒食
洛陽芳樹映天津,灞岸垂楊窣地新。
直爲經過行處樂,不知虛度兩京春。
去年餘閏今春早,曙色和風著花草。
可憐寒食與清明,光輝並在長安道。
自從關路入秦川,爭道何人不戲鞭。
公子途中妨蹴鞠,佳人馬上廢鞦韆。
渭水長橋今欲渡,蔥蔥漸見新豐樹。
遠看驪岫入雲霄,預想湯池起煙霧。
煙霧氛氳水殿開,暫拂香輪歸去來。
今歲清明行已晚,明年寒食更相陪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芳樹:泛指佳木花卉。
- 天津:橋名。
- 灞岸:灞水岸邊。
- 窣(sū):形容聲音細微。
- 兩京:指長安和洛陽。
- 餘閏:指閏月。
- 戲鞭:揮鞭嬉戲。
- 蹴鞠(cù jū):古代的一種球類運動。
- 鞦韆(qiū qiān):遊戲用具,將長繩系在架子上,下掛蹬板,人隨蹬板來回擺動。
- 渭水:河流名。
- 驪岫(lí xiù):驪山。
翻譯
洛陽的美麗樹木映襯着天津橋,灞水岸邊低垂的楊柳細枝輕輕拂地,更新鮮。僅僅是因爲經過這裏的地方令人愉悅,卻不知道已虛度了長安和洛陽的兩個春天。去年有閏月所以今年春天來得早,曙光和微風吹拂着花草。可憐這寒食節與清明節,光芒一同出現在長安的道路上。自從在關路上進入秦川,爭相趕路的人誰不揮鞭嬉戲。公子在途中妨礙踢蹴鞠,佳人在馬上也不玩鞦韆了。即將渡過渭水的長橋,漸漸看到鬱鬱蔥蔥的新豐樹。遠遠望見驪山高聳入雲霄,預先想到溫泉池上會升起煙霧。煙霧瀰漫中宮殿打開,暫且讓車駕回去吧。今年清明出行已經有些晚了,明年寒食節再互相陪伴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唐玄宗李隆基初入秦川時路逢寒食節的情景和感受。詩中通過對洛陽景色、灞岸垂柳、春天景象、秦川風光等的描寫,展現了一路的美好景緻和生機。同時也刻畫了人們在路上的歡樂嬉戲場景。也表達了一種時光易逝,以及對未來再次經歷相同場景的期待。整體意境開闊,語言優美,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的景象和氛圍。

李隆基
唐玄宗李隆基,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陽,712年至756年在位。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,唐睿宗第三子,母竇德妃。廟號“玄宗”,又因其諡號爲“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”,故亦稱爲唐明皇。清朝爲避諱康熙皇帝之名“玄燁”,多稱其爲唐明皇,另有尊號“開元聖文神武皇帝”。唐隆元年(710年)六月庚子日申時,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“唐隆政變”誅殺韋后。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,後賜死太平公主,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。前期注意撥亂反正,任用姚崇、宋璟等賢相,勵精圖治,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,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,怠慢朝政,寵信奸臣李林甫、楊國忠等,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,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,爲唐朝中衰埋下伏筆。756年李亨即位,尊其爲太上皇。762年病逝,葬於泰陵。
► 7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