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入泗口

· 李紳
洪河一派清淮接,堤草蘆花萬里秋。 煙樹寂寥分楚澤,海雲明滅滿揚州。 望深江漢連天遠,思起鄉閭滿眼愁。 惆悵路岐真此處,夕陽西沒水東流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泗口:地名,位於今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。
  • 洪河:指黃河。
  • 清淮:清澈的淮河。
  • 堤草蘆花:堤岸上的草和蘆葦花。
  • 煙樹:被霧氣籠罩的樹木。
  • 楚澤:楚地的湖泊。
  • 海雲:海上的雲。
  • 明滅:忽明忽暗。
  • 揚州:地名,今江蘇省揚州市。
  • 江漢:長江和漢江。
  • 鄉閭:故鄉。
  • 路岐:岔路,比喻人生的選擇或轉折。
  • 夕陽西沒:夕陽西下。
  • 水東流:河水向東流去。

翻譯

黃河一條支流與清澈的淮河相連,堤岸上的草和蘆葦花遍佈萬里秋色。 被霧氣籠罩的樹木在楚地的湖泊邊寂靜分隔,海上的雲彩在揚州上空忽明忽暗。 遠望長江和漢江連綿至天邊,思緒涌起,滿眼都是對故鄉的愁思。 在這人生的岔路口,真是令人惆悵,夕陽西下,河水依舊向東流去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站在泗口,遠望黃河與淮河交匯處的秋景,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故鄉的深深思念。詩中,「堤草蘆花萬里秋」一句,以秋天的草和蘆花爲背景,營造出一種遼闊而悽美的意境。後句通過「煙樹寂寥分楚澤,海雲明滅滿揚州」進一步以景抒情,表達了對遠方的嚮往和對故鄉的眷戀。結尾的「惆悵路岐真此處,夕陽西沒水東流」則深刻反映了詩人面對人生選擇時的無奈與感慨,夕陽與東流的河水象徵着時間的無情流逝,增添了詩的哲理性和深沉感。

李紳

李紳

李紳,漢族,字公垂,亳州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)人,生於烏程縣(今浙江省湖州市),中書令李敬玄曾孫。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(今屬江蘇)惠山寺讀書。27歲考中進士,補國子助教。與元稹、白居易交遊甚密,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,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。作有《樂府新題》20首,已佚。著有《憫農》詩兩首: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膾炙人口,婦孺皆知,千古傳誦。《全唐詩》存其詩四卷。 ► 12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