憶春日太液池

· 李紳
宮鶯報曉瑞煙開,三島靈禽拂水回。 橋轉彩虹當綺殿,艦浮花鷁近蓬萊。 草承香輦王孫長,桃豔仙顏阿母栽。 簪筆此時方侍從,卻思金馬笑鄒枚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池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太液池:唐代皇家園林中的一個池塘,位於長安城內。
  • 三島:指太液池中的三個小島,象徵仙境。
  • 靈禽:指神話中的神鳥,這裏指美麗的鳥類。
  • 綺殿:華麗的宮殿。
  • 花鷁:古代傳說中的水鳥,這裏指裝飾華麗的小船。
  • 蓬萊:神話中的仙島,象徵仙境。
  • 香輦:裝飾華麗的車輛,通常用於皇家或貴族出行。
  • 王孫:貴族子弟。
  • 阿母:指神話中的西王母,這裏指仙境中的女神。
  • 簪筆:古代官員佩戴的筆,象徵文職。
  • 金馬:指金馬門,唐代翰林院的別稱,象徵文學才華。
  • 鄒枚:指鄒衍和枚乘,兩位古代著名的文學家。

翻譯

宮中的黃鶯報曉,吉祥的煙霧隨之散開,三島上的靈禽在水中嬉戲迴旋。彩虹般的橋樑橫跨水面,直達華麗的宮殿,裝飾精美的小船彷彿靠近了神話中的蓬萊仙島。草地隨着華麗的車輦前行,王孫貴族們常在此遊玩,桃花豔麗,彷彿是仙境中的女神所栽種。此時我佩戴着筆,正侍奉在皇帝身邊,不禁想起金馬門中的文學才子,笑着回憶起鄒衍和枚乘的才華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唐代皇家園林太液池的春日景色,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,展現了皇家園林的富麗堂皇和仙境般的美麗。詩中「宮鶯報曉瑞煙開」等句,以清晨的宮鶯和吉祥的煙霧開篇,營造出一種祥和而神祕的氛圍。後文通過「橋轉彩虹」、「艦浮花鷁」等描繪,將讀者帶入一個色彩斑斕、如夢如幻的仙境。結尾處的「簪筆此時方侍從,卻思金馬笑鄒枚」則表達了詩人對文學才華的嚮往和對往昔才子的懷念,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。

李紳

李紳

李紳,漢族,字公垂,亳州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)人,生於烏程縣(今浙江省湖州市),中書令李敬玄曾孫。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(今屬江蘇)惠山寺讀書。27歲考中進士,補國子助教。與元稹、白居易交遊甚密,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,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。作有《樂府新題》20首,已佚。著有《憫農》詩兩首: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膾炙人口,婦孺皆知,千古傳誦。《全唐詩》存其詩四卷。 ► 12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