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宣武軍節度使

· 李紳
油幢併入虎旗開,錦橐從天鳳詔來。 星應魏師新鼓角,地嫌樑苑舊池臺。 日暉紅旆分如電,人擁青門動若雷。 伊洛鏡清回首處,是非紛雜任塵埃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油幢:塗油的帳幕。
  • 虎旗:古代軍中用以指揮的虎形旗。
  • 錦橐:錦制的袋子,這裡指裝有詔書的錦袋。
  • 鳳詔:皇帝的詔書。
  • 魏師:指魏國的軍隊。
  • 梁苑:指梁國的園林。
  • 紅旆:紅色的旗幟。
  • 青門:古代長安城門名,這裡泛指城門。
  • 伊洛:伊水和洛水,這裡指洛陽地區。
  • 鏡清:如鏡般清澈。

繙譯

塗油的帳幕與虎形旗一同展開,錦制的袋子從天而降,攜帶著皇帝的詔書。 星辰似乎應和著魏國新軍的鼓角聲,而土地則嫌棄梁國舊有的池台。 日光照耀下的紅色旗幟分外耀眼,如電光閃爍,人們簇擁在青門,聲勢浩大如雷鳴。 廻首望去,伊洛之地清澈如鏡,廻首往事,是非紛襍,一切皆成塵埃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拜宣武軍節度使的盛大場麪,通過“油幢”、“虎旗”、“錦橐”、“鳳詔”等意象展現了軍中的莊嚴與皇帝的權威。詩中“星應魏師新鼓角,地嫌梁苑舊池台”運用了對仗和象征手法,表達了新舊交替、時代變遷的感慨。結尾的“伊洛鏡清廻首処,是非紛襍任塵埃”則透露出詩人對過往是非的超然態度,以及對現實紛擾的淡然心境。

李紳

李紳

李紳,漢族,字公垂,亳州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)人,生於烏程縣(今浙江省湖州市),中書令李敬玄曾孫。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(今屬江蘇)惠山寺讀書。27歲考中進士,補國子助教。與元稹、白居易交遊甚密,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,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。作有《樂府新題》20首,已佚。著有《憫農》詩兩首: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膾炙人口,婦孺皆知,千古傳誦。《全唐詩》存其詩四卷。 ► 12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