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銀章硃紱(fú):指官員的印章和服飾,這裡用來形容王使君的官職顯赫。
- 雲驄(cōng):指駿馬,比喻王使君的英姿。
- 六換魚書:指多次更換書信,表示王使君多次調動職務。
- 惠化崇:指王使君的德政和教化受到推崇。
- 瑤樹: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。
- 傾:倒下,這裡指逝去。
- 滄海:大海,比喻廣濶的世界。
- 醉鄕:指醉後的夢境或理想中的樂土。
- 夜台:指墓地,比喻死亡。
- 東山妓:指東晉謝安隱居東山時的歌妓,這裡比喻王使君的歡樂時光已逝。
- 飛花散:比喻美好的事物消逝。
- 北海尊:指酒盃,北海是古代著名的酒器。
- 逝水空:比喻時光流逝,一切成空。
- 綺羅筵:指華麗的宴蓆。
- 長慟(tòng):長時間的悲痛。
繙譯
你的官印和紅袍在駿馬的映襯下熠熠生煇,六次更換職務,你的德政和教化受到人們的推崇。 美好的事物突然間如同瑤樹傾倒在廣濶的大海之中,醉後的夢境竟轉瞬即逝,倣彿墜入了死亡的深淵。 東山上的歌妓隨著飛花一同消散,北海的酒盃隨著流逝的時光變得空空如也。 曾經是華麗宴蓆上的貴客,如今卻衹能在春風中長久地悲痛。
賞析
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王使君逝去的深切哀悼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唸。詩中運用了許多富有象征意義的詞語,如“銀章硃紱”、“瑤樹”、“醉鄕”等,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的境況,突出了詩人對逝者的敬仰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。

李羣玉
李羣玉,字文山,唐代澧州人。澧縣仙眠洲有古蹟「水竹居」,舊志記爲「李羣玉讀書處」。李羣玉極有詩才,他「居住沅湘,崇師屈宋」,詩寫得十分好。《湖南通志·李羣玉傳》稱其詩「詩筆妍麗,才力遒健」。關於他的生平,據《全唐詩·李羣玉小傳》載,早年杜牧遊澧時,勸他參加科舉考試,並作詩《送李羣玉赴舉》,但他「一上而止」。後來,宰相裴休視察湖南,鄭重邀請李羣玉再作詩詞。他「徒步負琴,遠至輦下」,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「三百篇」。唐宣宗「遍覽」其詩,稱讚「所進詩歌,異常高雅」,並賜以「錦彩器物」,「授弘文館校書郎」。三年後辭官迴歸故里,死後追賜進士及第。周新國先生《武陵藏珍》記載:李羣玉一生交遊廣,足跡遍及河南、河北、陝西、大江南北。李羣玉著有詩前集三卷,後集五卷。《全唐詩》錄他的詩二百六十三首。他是晚唐重要詩人,與齊己、胡曾被列爲唐代湖南三詩人。唐末周樸《吊李羣玉》詩讚道:「羣玉詩名冠李唐,投書換得校書郎。吟魂醉魄歸何處,空有幽蘭隔岸香。」他還是記載「長沙窯」的第一人。
► 28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