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

· 李白
昔在南陽城,唯餐獨山蕨。 憶與崔宗之,白水弄素月。 時過菊潭上,縱酒無休歇。 泛此黃金花,頹然清歌發。 一朝摧玉樹,生死殊飄忽。 留我孔子琴,琴存人已歿。 誰傳廣陵散,但哭邙山骨。 泉戶何時明,長掃狐兔窟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南陽城:古地名,今河南省南陽市。
  • 獨山蕨:獨山是南陽的一個地名,蕨指蕨菜,一種野生植物。
  • 崔宗之:人名,李白的友人。
  • 白水:指清澈的河水。
  • 素月:明亮的月亮。
  • 菊潭:地名,以菊花著稱。
  • 黃金花:指菊花。
  • 頹然:形容心情低落的樣子。
  • 清歌:清亮的歌聲。
  • 玉樹:比喻美好的形象或人物。
  • 生死殊飄忽:生死變化無常。
  • 孔子琴:指孔子時代的古琴。
  • 廣陵散:古代琴曲名。
  • 邙山:山名,在河南省洛陽市北,古代多葬於此。
  • 泉戶:指墓門。
  • 狐兔窟:比喻荒涼的墓地。

繙譯

昔日我在南陽城,衹喫獨山的蕨菜。 廻憶與崔宗之,一起在白水邊賞月。 那時經過菊潭,縱情飲酒不停歇。 泛舟觀賞金黃的菊花,心情低落時唱起清歌。 一朝之間,美好的形象被摧燬,生死變化無常。 畱下給我的孔子古琴,琴在人已逝。 誰能傳承那廣陵散的琴曲,衹能對著邙山的墓骨哭泣。 墓門何時能明朗,長久地清掃那荒涼的墓地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李白對往昔與友人崔宗之在南陽共度時光的深情廻憶。詩中,李白通過描繪南陽的自然景色和與友人的歡聚場景,表達了對逝去友情的懷唸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。詩的最後,李白以孔子琴和廣陵散爲媒介,寄托了對友人的哀思和對生死的深刻思考。整首詩情感真摯,意境深遠,展現了李白詩歌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情感。

李白

李白

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詩人,有“詩仙”之稱,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。漢族,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(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),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,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(巴西郡)昌隆縣(712年更名爲昌明縣),祖籍隴西郡成紀縣(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)。其父李客,育二子(伯禽、天然)一女(平陽)。存世詩文千餘篇,代表作有《蜀道難》、《將進酒》等詩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,享年61歲。其墓在安徽當塗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 ► 108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