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清漳明府侄聿
我李百萬葉,柯條布中州。
天開青雲器,日爲蒼生憂。
小邑且割雞,大刀佇烹牛。
雷聲動四境,惠與清漳流。
絃歌詠唐堯,脫落隱簪組。
心和得天真,風俗猶太古。
牛羊散阡陌,夜寢不扃戶。
問此何以然,賢人宰吾土。
舉邑樹桃李,垂陰亦流芬。
河堤繞綠水,桑柘連青雲。
趙女不冶容,提籠晝成羣。
繰絲鳴機杼,百里聲相聞。
訟息鳥下階,高臥披道帙。
蒲鞭掛檐枝,示恥無撲抶。
琴清月當戶,人寂風入室。
長嘯無一言,陶然上皇逸。
白玉壺冰水,壺中見底清。
清光洞毫髮,皎潔照羣情。
趙北美佳政,燕南播高名。
過客覽行謠,因之誦德聲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清漳:水名,在今河北省西南部。
- 明府:對縣令的尊稱。
- 聿:人名,李聿。
- 柯條:枝條。
- 中州:中原地區。
- 青雲器:比喻有才能的人。
- 蒼生:百姓。
- 割雞:比喻治理小地方。
- 佇:等待。
- 烹牛:比喻治理大地方。
- 惠:恩惠。
- 絃歌:以琴瑟伴奏而歌。
- 唐堯:古代的賢君。
- 脫落:超脫。
- 簪組:官吏的服飾,比喻官職。
- 天真:純真自然。
- 阡陌:田間小路。
- 扃戶:關門。
- 宰:治理。
- 樹桃李:比喻培養人才。
- 桑柘:桑樹和柘樹,其葉可以養蠶。
- 趙女:趙地的女子。
- 冶容:打扮得妖豔。
- 繰絲:煮繭抽絲。
- 機杼:織布機。
- 訟息:訴訟停止。
- 道帙:道書。
- 蒲鞭:用蒲草做成的鞭子,象徵性的刑罰。
- 撲抶:鞭打。
- 陶然:愉悅自得的樣子。
- 上皇逸:像上古帝王那樣逍遙自在。
- 白玉壺:比喻清廉。
- 洞毫髮:洞察細微。
- 趙北:趙地的北部。
- 燕南:燕地的南部。
- 行謠:民間歌謠。
翻譯
我李家的枝葉遍佈中原,如同青雲般的人才,日日憂心百姓的福祉。治理小城如同割雞,等待時機治理更大的地方。雷聲般的政令震動四方,恩惠如同清漳水般流淌。以琴瑟伴歌頌揚古代賢君,超脫世俗隱居於官場之外。心靈純淨如同天真,風俗淳樸如同古代。牛羊在田間自由走動,夜晚不需關門。問這是爲何,因爲有賢人治理這片土地。全城種植桃李,樹蔭下芬芳四溢。河堤環繞着綠水,桑樹和柘樹連綿如雲。趙地的女子不打扮妖豔,提着籃子成羣結隊。煮繭抽絲的聲音,百里之外都能聽見。訴訟停止,鳥兒在臺階上嬉戲,高臥閱讀道書。蒲草鞭掛在檐下,表示恥辱而不真正鞭打。琴聲清脆,月光照進門戶,人靜風入室內。長嘯一聲,無言自得,如同上古帝王般逍遙自在。白玉壺中的水清澈見底,洞察一切細微之處,皎潔的光芒照亮衆人的情感。趙地的北部有美好的政績,燕地的南部傳播着高名。過客聽到民間歌謠,因此誦讀其德行之聲。
賞析
這首詩是李白贈給其侄李聿的,讚美了李聿治理清漳縣的政績和德行。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,描繪了一個風俗淳樸、政治清明、人民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。李聿被塑造成一個賢明的縣令,他以德治縣,使得清漳縣成爲一個和諧美好的地方。詩中「絃歌詠唐堯」、「風俗猶太古」等句,體現了李白對古代賢君和淳樸風俗的嚮往,同時也表達了對李聿治理成果的讚賞。整首詩語言優美,意境深遠,展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