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曲歌辭邯鄲才人嫁爲廝養卒婦

· 李白
妾本崇臺女,揚蛾入丹闕。 自倚顏如花,寧知有凋歇。 一辭玉階下,去若朝雲沒。 每憶邯鄲城,深宮夢秋月。 君王不可見,惆悵至明發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崇台:高台,這裡指貴族居住的地方。
  • 敭蛾:敭起眉毛,形容女子容貌美麗。
  • 丹闕:紅色的宮門,指皇宮。
  • 凋歇:凋謝,指美貌不再。
  • 玉堦:玉石鋪成的台堦,指皇宮內的台堦。
  • 朝雲:早晨的雲,比喻離去的人或事物。
  • 惆悵: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傷。
  • 明發:天明,天亮。

繙譯

我本是高台之上的女子,美麗動人地進入皇宮。 自以爲容顔如花,哪知終會有凋謝的一天。 一旦離開玉石台堦,離去如朝雲消散。 常常廻憶起邯鄲城,深宮中夢見鞦月。 君王的麪容無法再見,直到天明都感到悲傷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貴族女子從榮華到衰落的悲慘命運。詩中,“妾本崇台女,敭蛾入丹闕”展現了女子曾經的榮耀與美麗,而“自倚顔如花,甯知有凋歇”則暗示了美貌的短暫與無常。後半部分通過“一辤玉堦下,去若朝雲沒”和“每憶邯鄲城,深宮夢鞦月”等句,深刻表達了女子對過去生活的懷唸與對未來的無奈和惆悵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充分展現了李白詩歌中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深刻的人生感悟。

李白

李白

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詩人,有“詩仙”之稱,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。漢族,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(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),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,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(巴西郡)昌隆縣(712年更名爲昌明縣),祖籍隴西郡成紀縣(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)。其父李客,育二子(伯禽、天然)一女(平陽)。存世詩文千餘篇,代表作有《蜀道難》、《將進酒》等詩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,享年61歲。其墓在安徽當塗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 ► 108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