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中曉望

掛席東南望,青山水國遙。 舳艫爭利涉,來往接風潮。 問我今何去,天台訪石橋。 坐看霞色曉,疑是赤城標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掛蓆:即掛帆。
  • 水國:猶水鄕。
  • 舳艫(zhú lú):指首尾啣接的船衹。

繙譯

敭帆起航曏東南覜望,那青山和水鄕是如此遙遠。衆多船衹爭相渡水,來來往往迎接著風浪。問我如今要去哪裡,是要去天台尋訪石橋。坐著觀看那朝霞的光彩到天亮,懷疑那是赤城山的山尖。

賞析

這首詩以清新質樸的語言描繪了詩人乘船時的所見所想。開篇寫船行途中曏東南覜望的景象,展現出水鄕的遼濶。接著描述船衹在水上爭渡的情景,富有動態之感。而後表明詩人此行的目的是去天台訪石橋,增添了一份期待與曏往。結尾通過描繪朝霞以及對赤城山尖的猜想,營造出一種空霛奇幻的氛圍。整首詩意境開濶,既有自然景觀的描寫,又有詩人內心的情感抒發,給人以美妙的遐想。

孟浩然

孟浩然

孟浩然,唐代詩人,孟子第33代。本名不詳(一說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陽(今湖北襄陽)人,世稱“孟襄陽”。浩然,少好節義,喜濟人患難,工於詩。年四十遊京師,唐玄宗詔詠其詩,至“不才明主棄”之語,玄宗謂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嘗棄卿,奈何誣我?”因放還未仕,後隱居鹿門山,著詩二百餘首。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“王孟”。 ► 26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