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

· 李白
雙鵝飛洛陽,五馬渡江徼。 何意上東門,胡雛更長嘯。 中原走豺虎,烈火焚宗廟。 太白晝經天,頹陽掩餘照。 王城皆蕩覆,世路成奔峭。 四海望長安,嚬眉寡西笑。 蒼生疑落葉,白骨空相吊。 連兵似雪山,破敵誰能料。 我垂北溟翼,且學南山豹。 崔子賢主人,歡娛每相召。 胡牀紫玉笛,卻坐青雲叫。 楊花滿州城,置酒同臨眺。 忽思剡溪去,水石遠清妙。 雪盡天地明,風開湖山貌。 悶爲洛生詠,醉發吳越調。 赤霞動金光,日足森海嶠。 獨散萬古意,閒垂一溪釣。 猿近天上啼,人移月邊棹。 無以墨綬苦,來求丹砂要。 華髮長折腰,將貽陶公誚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剡中(shàn zhōng):地名,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帶。
  • 崔宣城:人名,宣城是崔某的官職,可能是宣城縣令。
  • 雙鵝:指安史之亂中的叛軍。
  • 五馬:指唐朝的五位皇帝。
  • 胡雛:指安祿山。
  • 太白:金星,古人認爲其出現預示着戰亂。
  • 頹陽:落日,比喻國家的衰敗。
  • 奔峭:形容道路險峻。
  • 嚬眉:皺眉。
  • 北溟翼:比喻隱居。
  • 南山豹:比喻隱居。
  • 胡牀:一種坐具。
  • 紫玉笛:紫色的玉製笛子。
  • 洛生詠:洛陽的歌謠。
  • 吳越調:吳越地區的音樂。
  • 赤霞:紅色的雲霞。
  • 金光:陽光。
  • 日足:日光充足。
  • 海嶠:海邊的山。
  • 墨綬:官印的帶子,代指官職。
  • 丹砂:硃砂,道教認爲可以煉製長生不老藥。
  • 華髮:白髮。
  • 折腰:鞠躬,指做官。
  • 陶公:陶淵明,東晉時期的隱士。

翻譯

雙鵝飛過洛陽,五位皇帝渡過江邊。 誰能想到在上東門,胡人安祿山又長嘯。 中原地區被豺狼虎豹所困擾,烈火焚燒了宗廟。 太白星白晝經過天空,落日的餘暉被遮掩。 王城全部被顛覆,世間的道路變得險峻。 四海之內的人們都望着長安,皺眉嘆息,無人再笑。 百姓們如同落葉一般,白骨無人哀悼。 連綿的戰爭如同雪山,誰能預料破敵的結局。 我像北溟的翼鳥,暫且學習南山的隱豹。 崔先生是賢明的主人,每次歡聚都會邀請我。 坐在胡牀上,吹着紫玉笛,高聲歌唱。 楊花遍佈整個州城,我們一同置酒遠眺。 突然想前往剡溪,那裏的山水遠而清幽。 雪後天地明亮,風吹開了湖山的面貌。 鬱悶時唱起洛陽的歌謠,醉酒後演奏吳越的音樂。 紅色的雲霞映照着金光,日光照耀着海邊的山峯。 獨自散發出萬古的意境,悠閒地在溪邊垂釣。 猿猴在天上啼叫,人們在月邊划船。 不要因爲官職的束縛而苦惱,來尋求煉製丹砂的祕訣。 白髮長長地鞠躬,將會被陶淵明嘲笑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李白在安史之亂後的心情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。詩中,李白通過對戰亂景象的描繪,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百姓苦難的同情。同時,他也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山水的熱愛。詩的最後,李白以陶淵明爲榜樣,表明了自己不願爲五斗米折腰,寧願追求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。整首詩情感深沉,意境開闊,展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對理想生活的執着追求。

李白

李白

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詩人,有“詩仙”之稱,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。漢族,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(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),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,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(巴西郡)昌隆縣(712年更名爲昌明縣),祖籍隴西郡成紀縣(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)。其父李客,育二子(伯禽、天然)一女(平陽)。存世詩文千餘篇,代表作有《蜀道難》、《將進酒》等詩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,享年61歲。其墓在安徽當塗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 ► 108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