獻從叔當塗宰陽冰

· 李白
金鏡霾六國,亡新亂天經。 焉知高光起,自有羽翼生。 蕭曹安?屼,耿賈摧欃槍。 吾家有季父,傑出聖代英。 雖無三臺位,不借四豪名。 激昂風雲氣,終協龍虎精。 弱冠燕趙來,賢彥多逢迎。 魯連善談笑,季布折公卿。 遙知禮數絕,常恐不合並。 惕想結宵夢,素心久已冥。 顧慚青雲器,謬奉玉樽傾。 山陽五百年,綠竹忽再榮。 高歌振林木,大笑喧雷霆。 落筆灑篆文,崩雲使人驚。 吐辭又炳煥,五色羅華星。 秀句滿江國,高才掞天庭。 宰邑艱難時,浮雲空古城。 居人若薙草,掃地無纖莖。 惠澤及飛走,農夫盡歸耕。 廣漢水萬里,長流玉琴聲。 雅頌播吳越,還如泰階平。 小子別金陵,來時白下亭。 羣鳳憐客鳥,差池相哀鳴。 各拔五色毛,意重泰山輕。 贈微所費廣,鬥水澆長鯨。 彈劍歌苦寒,嚴風起前楹。 月銜天門曉,霜落牛渚清。 長嘆即歸路,臨川空屏營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金鏡:比喻明君或明智的統治。
  • (mái):遮蔽,這裏指昏暗。
  • 六國:指戰國時期的六個國家。
  • 亡新:指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。
  • 天經:天道,常理。
  • 高光:指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。
  • 羽翼:比喻輔佐的人。
  • 蕭曹:指蕭何和曹參,漢初的兩位重要官員。
  • ?屼(wù nì):不安定的樣子。
  • 耿賈:指耿弇和賈復,東漢初年的兩位將領。
  • 欃槍(chán qiāng):彗星的別稱,比喻災難。
  • 季父:叔父。
  • 三臺:古代官職,比喻高官。
  • 四豪:指戰國四公子,比喻有名望的人。
  • 龍虎精:比喻英勇的氣概。
  • 弱冠:指男子二十歲,成年。
  • 燕趙:古代國名,這裏指北方。
  • 魯連:戰國時期的辯士。
  • 季布:西漢初年的名將。
  • 禮數:禮儀。
  • 惕想:憂慮的思緒。
  • 素心:純潔的心。
  • 青雲器: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。
  • 玉樽:玉製的酒器,這裏指美酒。
  • 山陽:地名,這裏指山陽之地。
  • 綠竹:比喻賢人。
  • 篆文:古代的一種字體。
  • 炳煥:鮮明,光亮。
  • 五色:五彩繽紛。
  • 羅華星:比喻文采斐然。
  • (yàn):照耀。
  • 泰階平:比喻天下太平。
  • 白下亭:地名,在今南京。
  • 差池:參差不齊。
  • 泰山輕:比喻重情輕物。
  • 鬥水:比喻微不足道的幫助。
  • 長鯨:比喻急需幫助的人。
  • 嚴風:寒風。
  • 前楹:前面的柱子。
  • 天門:指天門山,在今安徽當塗。
  • 牛渚:地名,在今安徽當塗。
  • 屏營:彷徨,徘徊。

翻譯

明君的統治如同金鏡,照亮了六國的昏暗,王莽篡位卻擾亂了天道。 誰知道漢高祖和漢光武帝的興起,自有賢臣輔佐。 蕭何和曹參穩定了動盪的局勢,耿弇和賈復摧毀了災難。 我家有一位叔父,是當代的傑出英才。 雖然沒有高官的職位,也不借用名士的聲望。 但他激昂的氣概,終將展現英勇的本色。 他二十歲就從北方來到燕趙之地,賢士們都歡迎他。 他像魯連一樣善於談笑,像季布一樣能折服公卿。 我遠遠地知道他的禮儀已斷絕,常常擔心不能與他相聚。 憂慮的思緒在夜晚的夢中交織,純潔的心早已沉寂。 我自愧不如他的遠大抱負,卻錯誤地享受着美酒。 山陽之地五百年後,賢人再次興盛。 他的歌聲震動林木,笑聲如雷霆般響亮。 他落筆書寫篆文,雲崩般令人驚歎。 他的言辭鮮明光亮,五彩繽紛如同華星。 他的優美詩句遍佈江國,高才照耀天庭。 在艱難的時代治理城邑,浮雲籠罩着空城。 居民如同被割的草,地面無一絲生機。 他的恩澤惠及所有生靈,農夫們紛紛迴歸耕作。 廣漢的水流萬里,長流中傳來玉琴的聲響。 雅頌之聲傳播到吳越,彷彿天下太平。 我離開金陵時,曾在白下亭停留。 羣鳳憐愛客鳥,參差不齊地哀鳴。 各自拔下五彩的羽毛,情意重於泰山。 贈予的雖微不足道,但對於急需幫助的人卻如鬥水澆長鯨。 我彈劍歌唱苦寒,寒風在前面的柱子間起舞。 月亮在天門山邊露出曙光,霜落在牛渚之地清澈。 我長嘆一聲,踏上歸途,在臨川之地徘徊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李白寫給他的叔父李陽冰的讚美詩。詩中,李白以歷史人物和事件爲背景,讚美了李陽冰的才華和品德。通過對比歷史上的明君和賢臣,李白強調了李陽冰雖然沒有高官厚祿和名士聲望,但他的才華和氣概足以媲美古代的英豪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誇張手法,如將李陽冰的文采比作「崩雲」、「五色羅華星」,將他的歌聲和笑聲比作「震動林木」、「雷霆」,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李陽冰的非凡氣質。整首詩情感真摯,語言華麗,展現了李白對叔父的深厚敬意和讚美之情。

李白

李白

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詩人,有“詩仙”之稱,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。漢族,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(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),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,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(巴西郡)昌隆縣(712年更名爲昌明縣),祖籍隴西郡成紀縣(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)。其父李客,育二子(伯禽、天然)一女(平陽)。存世詩文千餘篇,代表作有《蜀道難》、《將進酒》等詩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,享年61歲。其墓在安徽當塗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 ► 108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