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別
大梁貴公子,氣蓋蒼梧雲。
若無三千客,誰道信陵君。
救趙復存魏,英威天下聞。
邯鄲能屈節,訪博從毛薛。
夷門得隱淪,而與侯生親。
仍要鼓刀者,乃是袖槌人。
好士不盡心,何能保其身。
多君重然諾,意氣遙相托。
五馬入市門,金鞍照城郭。
都忘虎竹貴,且與荷衣樂。
去去桃花源,何時見歸軒。
相思無終極,腸斷朗江猿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大梁:古地名,今河南省開封市。
- 貴公子:指出身高貴的年輕人。
- 蒼梧:古代地名,今廣西一帶。
- 三千客:指信陵君的門客衆多。
- 信陵君:戰國四公子之一,以養士著稱。
- 救趙複存魏:指信陵君救趙國,後又助魏國。
- 邯鄲:趙國的都城。
- 屈節:降低身份,屈服。
- 訪博從毛薛:指信陵君訪問博學之士,如毛遂、薛公。
- 夷門:指大梁的東門。
- 隱淪:隱居不仕的人。
- 侯生:信陵君的門客,隱士。
- 鼓刀者:指屠夫。
- 袖槌人:指刺客。
- 然諾:答應,許諾。
- 五馬:指高官的馬車。
- 虎竹:指兵符,象征軍權。
- 荷衣:指隱士的衣著。
- 桃花源:指理想中的隱居之地。
- 朗江:指流經武陵的河流。
繙譯
大梁的貴公子,氣概蓋過了蒼梧的雲。 如果沒有那三千門客,誰會知道信陵君的威名。 他救了趙國又保全了魏國,英勇的威名天下皆知。 在邯鄲能夠屈尊降貴,訪問博學之士如毛遂、薛公。 在夷門找到了隱居的侯生,與他親近。 還找到了鼓刀的屠夫,原來是袖中藏槌的刺客。 如果不好好對待士人,怎能保全自己的地位。 你重信守諾,意氣相投,遠道而來。 五馬高車進入市門,金鞍閃耀,照亮了城郭。 忘記了兵符的尊貴,衹願與隱士共樂。 去往那桃花源的路途遙遠,何時才能見到你的歸車。 相思之情無邊無際,讓人肝腸寸斷,如同朗江上的猿啼。
賞析
這首詩是李白贈別博平鄭太守的作品,通過廻顧信陵君的典故,贊美了鄭太守的品德和行爲。詩中,李白以信陵君的英勇和禮賢下士爲喻,表達了對鄭太守的敬重和期待。同時,詩中也流露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情的珍眡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李白豪放灑脫的詩風和對友情的深厚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