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和歌辭 · 日出行

· 李賀
白日下崑崙,發光如舒絲。 徒照葵藿心,不照遊子悲。 折折黃河曲,日從中央轉。 暘谷耳曾聞,若木眼不見。 奈爾鑠石,胡爲銷人。 羿彎弓屬矢那不中足,令久不得奔。 詎教晨光夕昏。
拼音

注釋

白日:白天的太陽。 舒絲:慢慢展開光絲。舒緩光絲。如絲舒展。 徒:徒然。 葵藿:指葵與藿,圴為菜名。葵,嚮日葵;藿,豆葉。單指葵。葵性嚮日。古人多用以比喩下對上赤心趨嚮。 遊子:離家遠遊的人。 折折:彎曲貌。 暘(yáng)谷:古稱日出之處。 若木:古代神話中的樹名。日入處,有木名若木。 鑠石:鎔化的石頭。有説礫石,宋玉《招魂》:「十日代出,流金礫石。」 銷人:鎔化人。消滅人,猶毁人。 羿:《淮南子》云:「堯時十日幷出,羿射其九烏。」 屬矢:搭箭。屬,連接。 中足:射中所有。 矢:箭頭。 詎:豈,怎。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昆崙(lún):即崑崙山,古代神話中的神山。
  • 舒絲:形容陽光柔和如絲。
  • 葵藿(huò):葵和藿,兩種植物,常用來比喻忠誠。
  • 遊子:離家在外的人。
  • 折折:曲折的樣子。
  • 暘谷(yáng gǔ):古代傳說中的日出之地。
  • 若木:古代神話中的樹名,傳說太陽落在其下。
  • 鑠石(shuò shí):熔化石頭,形容酷熱。
  • 羿:古代神話中的英雄,善於射箭。
  • 彎弓屬矢:拉弓射箭。
  • 詎教(jù jiào):豈能教導。

翻譯

太陽從崑崙山下升起,光芒柔和如舒展的絲線。它只照亮了忠誠的心,卻不照見遊子的悲傷。 黃河蜿蜒曲折,太陽在河中央轉動。雖然聽說過暘谷,卻從未親眼見過若木。 無奈那酷熱能熔化石頭,爲何要消磨人的意志。羿拉弓射箭,怎能不中目標,足以讓太陽久久不得逃逸。 豈能讓晨光變成夕昏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日出時分的景象,通過對太陽、崑崙山、黃河等自然元素的描繪,表達了詩人對光明的嚮往和對人生旅途的感慨。詩中「徒照葵藿心,不照遊子悲」一句,巧妙地將太陽的光芒與人的情感相對比,突出了遊子的孤獨和悲傷。後文通過對羿射日的神話故事的引用,寄託了詩人希望改變現狀、阻止時光流逝的願望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李賀詩歌的獨特魅力。

李賀

李賀

李賀,唐代著名詩人,漢族,河南福昌人。字長吉,世稱李長吉、鬼才、詩鬼等,與李白、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“三李”。祖籍隴西,生於福昌縣昌谷(今河南洛陽宜陽縣)。一生愁苦多病,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,因病27歲卒。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,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。 ► 24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