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風

· 李白
君平既棄世,世亦棄君平。 觀變窮太易,探元化羣生。 寂寞綴道論,空簾閉幽情。 騶虞不虛來,鸑鷟有時鳴。 安知天漢上,白日懸高名。 海客去已久,誰人測沈冥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君平:指嚴君平,西漢時期的隱士。
  • 棄世:離開世俗,指隱居。
  • 太易:古代哲學中的原始混沌狀態。
  • 探元:探索宇宙的本原。
  • 群生:衆生,指所有生物。
  • 綴道論:連綴道家的理論。
  • 騶虞(zōu yú):古代傳說中的仁獸。
  • 鸑鷟(yuè zhuó):古代傳說中的鳳凰類鳥。
  • 天漢:銀河。
  • 海客:指仙人或隱士。
  • 沈冥:深邃幽遠,指深奧的道理或境界。

繙譯

君平已經離開了紛擾的世俗,世俗也遺忘了君平。 他觀察變化,窮究宇宙的原始狀態,探索生命的本原。 孤獨地連綴著道家的理論,空蕩的簾幕遮掩了深邃的情感。 仁獸騶虞不會無故到來,鳳凰鸑鷟有時也會鳴叫。 誰知道在銀河之上,白日高懸著他的名聲。 仙人般的隱士已經離去很久,又有誰能測量那深奧的境界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嚴君平隱居生活的超然與深邃。李白通過“棄世”與“世棄”的對比,突出了君平的超脫與孤獨。詩中“觀變窮太易,探元化群生”展現了君平對宇宙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。後文通過“騶虞”、“鸑鷟”等神話生物的象征,以及“天漢”、“海客”的意象,進一步以浪漫主義的手法,表達了君平高潔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,以及他在世俗之外的崇高地位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充分展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。

李白

李白

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詩人,有“詩仙”之稱,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。漢族,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(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),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,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(巴西郡)昌隆縣(712年更名爲昌明縣),祖籍隴西郡成紀縣(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)。其父李客,育二子(伯禽、天然)一女(平陽)。存世詩文千餘篇,代表作有《蜀道難》、《將進酒》等詩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,享年61歲。其墓在安徽當塗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 ► 108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