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洛陽玩雪應制

周王甲子旦,漢後德陽宮。 灑瑞天庭裏,驚春御苑中。 氛氳生浩氣,颯杳舞迴風。 宸藻光盈尺,賡歌樂歲豐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奉和:做詩詞奉皇帝命和其他人詩詞,依人家詩詞格律或內容唱和。
  • 應制:指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。
  • 周王:指周朝君主,這裏借指唐朝皇帝 。
  • 甲子旦:指吉祥之日。甲子:天干地支組合紀年中一個循環開始。:日子。
  • 漢後:指漢朝皇后,這裏喻唐朝皇后或皇家宮殿 。
  • 德陽宮:漢代宮殿名,這裏借指唐宮。
  • 灑瑞:飄灑祥瑞。這裏指下雪,古人視雪爲祥瑞。
  • 天庭:指宮廷。
  • 驚春:使春天驚動。指瑞雪好像在提醒春天快來。
  • 御苑:帝王的園林 。
  • 氛氳(fēn yūn):雲氣瀰漫貌,這裏形容雪霧茫茫 。
  • 浩氣:正氣,宏大的氣。
  • 颯杳(sà yǎo):形容風聲 ,也可理解爲雪飄的聲音 。
  • 迴風:旋轉的風,旋風。
  • 宸藻:帝王的辭藻,這裏指皇帝所作關於雪的詩 。
  • 光盈尺:光彩滿一尺,形容皇帝詩篇光彩照人 。
  • 賡(gēng)歌:酬唱和詩 。
  • 歲豐:年歲豐收 。

翻譯

在這吉祥如周朝甲子日的美好時光,(我在)如同漢代德陽宮般壯麗的大唐宮殿之中。那雪花紛紛揚揚飄灑在宮廷裏面,彷彿驚動了春天即將來臨的皇家園林。雪霧瀰漫間似乎升騰起宏大的正氣,雪花在旋轉的風聲中飄飄舞動。皇帝陛下所作關於雪的詩篇光彩照人,臣下們紛紛唱和應答,共同爲這美好的年歲、豐收的景象而歡樂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應制之作,展現了宮廷詩歌的典型風格。首聯以「周王」「漢後」借指唐朝的皇家,營造出莊重宏大的氛圍,點明寫作背景是皇宮的盛大場景。頷聯寫雪飄落在宮廷和御苑 ,「灑瑞」突出雪花是祥瑞之兆,「驚春」賦予雪靈動之感,使畫面鮮活生動又充滿象徵意義。頸聯通過 「氛氳」「颯杳」等詞描繪雪時的氛圍和動態,「浩氣」「迴風」增添了詩歌的壯麗和飄逸,讓雪的意象更加豐富深邃。尾聯對皇帝的詩作極力讚美,「宸藻光盈尺」凸顯皇帝之作光彩照人,君臣唱和「樂歲豐」則進一步烘托出歡快喜悅的氛圍,貼合應制詩歌功頌德、讚美盛世的主題。整體而言,整首詩辭藻華麗,對仗工穩,用典恰當,忠實體現了宮廷文學雍容華貴的特點,同時也借雪景表達了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期許 。

沈佺期

沈佺期

沈佺期,字雲卿,相州內黃(今安陽市內黃縣)人,唐代詩人。與宋之問齊名,稱“沈宋”。善屬文,尤長七言之作。擢進士第。長安中,累遷通事舍人,預修《三教珠英》,轉考功郎給事中。坐交張易之,流驩州。稍遷臺州錄事參軍。神龍中,召見,拜起居郎,修文館直學士,歷中書舍人,太子少詹事。開元初卒。建安後,訖江左,詩律屢變,至沈約、庾信,以音韻相婉附,屬對精密,及佺期與宋之問,尤加靡麗。回忌聲病,約句準篇,如錦繡成文,學者宗之,號爲沈宋。語曰:蘇李居前,沈宋比肩。集十卷,今編詩三卷。 ► 15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