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簫曲

八月涼風動高閣,千金麗人捲綃幕。已憐池上歇芳菲,不念君恩坐搖落。 世上榮華如轉蓬,朝隨阡陌暮雲中。飛燕侍寢昭陽殿,班姬飲恨長信宮。 長信宮,昭陽殿,春來歌舞妾自知,秋至簾櫳君不見。 昔時嬴女厭世紛,學吹鳳簫乘彩雲。含情轉睞向蕭史,千載紅顏持贈君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鳳簫:古代傳說中鳳凰所吹的簫,後泛指簫的美稱。
  • 沈佺期:唐代詩人,與宋之問齊名,竝稱“沈宋”。
  • 捲綃幕:捲起薄紗簾幕。
  • 轉蓬:飄蕩無定的蓬草,比喻人生無常。
  • 昭陽殿:漢代宮殿名,後妃所居。
  • 長信宮:漢代宮殿名,太後所居。
  • 嬴女:指秦穆公的女兒弄玉,傳說她善吹簫。
  • 蕭史:傳說中的仙人,與弄玉結爲夫妻。

繙譯

八月的涼風拂動著高閣,美麗的女子捲起薄紗簾幕。她已憐惜池上的花兒凋謝,卻未曾唸及君王的恩寵已逝。

世間的榮華如同飄蕩的蓬草,早晨還在田間小路上,傍晚已飄入雲中。飛燕在昭陽殿侍寢,而班姬在長信宮中飲恨。

長信宮,昭陽殿,春天裡的歌舞衹有我自知,鞦天到來時,簾櫳之外你卻看不見。

昔日的嬴女厭倦了塵世的紛擾,學吹鳳簫乘彩雲而去。她含情脈脈地轉曏蕭史,千年的紅顔衹爲了贈予你。

賞析

這首詩通過描繪八月涼風中的高閣景象,以及千金麗人的孤寂與哀愁,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和人生榮華的深刻感慨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,如“轉蓬”象征人生的漂泊無定,“昭陽殿”與“長信宮”則分別代表了寵幸與失意。結尾処借用嬴女與蕭史的傳說,寄托了詩人對超脫塵世、追求永恒愛情的曏往。整首詩語言優美,意境深遠,情感細膩,展現了沈佺期詩歌的獨特魅力。

沈佺期

沈佺期

沈佺期,字雲卿,相州內黃(今安陽市內黃縣)人,唐代詩人。與宋之問齊名,稱“沈宋”。善屬文,尤長七言之作。擢進士第。長安中,累遷通事舍人,預修《三教珠英》,轉考功郎給事中。坐交張易之,流驩州。稍遷臺州錄事參軍。神龍中,召見,拜起居郎,修文館直學士,歷中書舍人,太子少詹事。開元初卒。建安後,訖江左,詩律屢變,至沈約、庾信,以音韻相婉附,屬對精密,及佺期與宋之問,尤加靡麗。回忌聲病,約句準篇,如錦繡成文,學者宗之,號爲沈宋。語曰:蘇李居前,沈宋比肩。集十卷,今編詩三卷。 ► 15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