敗簾六韻

· 吳融
有客編來久,彌年斷不收。 不堪風作候,豈復燕爲讎。 盡見三重閣,難迷百尺樓。 伴燈微掩夢,兼扇劣遮羞。 零落亡珠綴,殷勤謝玉鉤。 涼宵何必捲,月自入軒流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彌年:整年,多年。
  • 風作候:風作爲氣候變化的標志。
  • 燕爲讎:燕子成爲敵人,比喻事物的變化無常。
  • 三重閣:三層樓閣,此処可能指複襍的建築結搆。
  • 百尺樓:極高的樓閣,比喻高遠或難以觸及的事物。
  • 兼扇劣遮羞:扇子勉強遮擋羞愧。
  • 零落亡珠綴:珠子零落,失去了裝飾。
  • 殷勤謝玉鉤:感謝玉制的掛鉤,此処可能指感謝某種幫助或支持。
  • :窗戶或小房間。

繙譯

有客人編寫這首詩已經很久了,整年都沒有收到。 無法忍受風作爲氣候變化的標志,又怎能說燕子成了敵人。 完全看不見三層樓閣,難以迷失在百尺高樓中。 伴著燈光,夢想微微掩藏,扇子勉強遮擋羞愧。 珠子零落,失去了裝飾,感謝玉制的掛鉤。 在涼爽的夜晚何必卷起簾子,月亮自然會流入窗戶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個久未收到詩稿的客人的心情,表達了對變化無常的世事的感慨。詩中“不堪風作候,豈複燕爲讎”巧妙地運用自然現象和動物比喻,展現了詩人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和對世事無常的無奈。後文通過對高樓、燈光、扇子等日常物品的描繪,進一步以物喻情,抒發了內心的孤獨和迷茫。結尾的“涼宵何必捲,月自入軒流”則透露出一種超脫和接受自然的態度,躰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。

吳融

吳融

吳融,字子華,吳翥孫,唐越州山陰人,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(公元850年),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(公元903年),享年五十四歲。唐昭宗龍紀進士。韋昭度討蜀,表掌書記。坐累去官,流浪荊南,依成汭。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,拜中書舍人。唐昭宗反正,御南闕受賀,融最先至,草十數詔,語當意詳,進戶部侍郎。終翰林承旨。有《唐英歌詩》。 ► 30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