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

吾觀鷦鷯賦,君負王佐才。 惜無金張援,十上空歸來。 棄置鄉園老,翻飛羽翼摧。 故人今在位,歧路莫遲迴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鷦鷯賦:指西晉張華的《鷦鷯賦》,比喻微不足道的作品或才能。
  • 王佐才:指輔佐君王的才能,這裏指丁大鳳有輔佐君王的才能。
  • 金張援:指有權勢的人的援助。金張,漢代金日磾和張安世的合稱,兩人都是漢宣帝時的權臣。
  • 十上:指多次上書或應試。
  • 棄置:拋棄,擱置。
  • 鄉園:家鄉。
  • 翻飛:比喻仕途的起伏變化。
  • 羽翼摧:比喻遭受挫折或失敗。
  • 故人:老朋友。
  • 在位:指在官位上。
  • 歧路:分岔的道路,比喻人生的選擇。
  • 遲迴:猶豫不決。

翻譯

我讀過你的《鷦鷯賦》,知道你擁有輔佐君王的才能。 可惜你沒有得到有權勢的人的援助,多次應試都徒勞而歸。 你的才能被擱置,家鄉也漸漸老去,仕途起伏中遭遇挫折。 現在你的老朋友已經在官位上,面對人生的選擇,不要猶豫不決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孟浩然送別丁大鳳赴舉時所作,詩中表達了對丁大鳳才能的認可和對他的鼓勵。孟浩然通過「鷦鷯賦」和「王佐才」等詞語,讚美了丁大鳳的才華和抱負,同時也指出了他面臨的困境,即缺乏權貴的支持。詩的後半部分,孟浩然鼓勵丁大鳳不要因爲挫折而放棄,要抓住機會,勇敢前行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情感真摯,既展現了孟浩然的文學才華,也體現了他對朋友的深厚情誼。

孟浩然

孟浩然

孟浩然,唐代詩人,孟子第33代。本名不詳(一說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陽(今湖北襄陽)人,世稱“孟襄陽”。浩然,少好節義,喜濟人患難,工於詩。年四十遊京師,唐玄宗詔詠其詩,至“不才明主棄”之語,玄宗謂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嘗棄卿,奈何誣我?”因放還未仕,後隱居鹿門山,著詩二百餘首。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“王孟”。 ► 26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