澗南即事貽皎上人

弊廬在郭外,素產惟田園。 左右林野曠,不聞朝市喧。 釣竿垂北澗,樵唱入南軒。 書取幽棲事,將尋靜者論。
拼音

注釋

朝市喧:一作「城市喧」。 靜者論:一作「靜者言」。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弊廬:破舊的房屋。 素產:一向所有的產業。

翻譯

破舊的房屋在城郭的外面,向來的產業只有田園。房屋左右的樹林和原野十分空曠,聽不到朝廷和市井的喧鬧聲。釣竿垂在北面的山澗中,砍柴的歌聲傳入南面的屋舍。書寫下這隱居的事,將要去和安靜的人談論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郊外田園的閒適生活。首聯介紹了自己居處的環境及主要產業,營造出一種淳樸的氛圍。頷聯突出環境的清幽寧靜,遠離塵囂。頸聯則具體描寫日常活動,釣竿垂釣、樵夫歌唱,充滿生活情趣。尾聯表明要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這種生活感受,傳達出詩人對這種自在生活的喜愛和安然自得的心境。整體氛圍質樸清新,令人嚮往。

孟浩然

孟浩然

孟浩然,唐代詩人,孟子第33代。本名不詳(一說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陽(今湖北襄陽)人,世稱“孟襄陽”。浩然,少好節義,喜濟人患難,工於詩。年四十遊京師,唐玄宗詔詠其詩,至“不才明主棄”之語,玄宗謂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嘗棄卿,奈何誣我?”因放還未仕,後隱居鹿門山,著詩二百餘首。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“王孟”。 ► 26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