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煙霞志: 指隱居山林的志向。 煙霞 ,山水、山林之意,常與隱居生活相聯繫。
- 鴛鷺 (yuān lù): 這裏指代在官府中一起共事的同僚。鴛鷺在古代文學裏常用來象徵朝官的行列。
- 一枝:出自「鷦鷯巢於深林,不過一枝」,這裏比喻自己安身之處。
- 數粒:幾粒米,這裏表微薄的俸祿。
- 溟漲 (míng zhǎng): 指海洋。溟,海;漲,水上升。
- 荊吳: 古地名,分別指荊州和吳地 ,這裏代指湖南一帶。
- 梅嶺:即大庾嶺,在今江西、廣東交界處。因嶺上多植梅樹,故名。
- 南翥 (nán zhù ): 向南飛翔。翥,鳥向上飛。
- 炎洲: 泛指南方炎熱的地區。
翻譯
我本來就沒有隱居山林的志向,又怎會一直跟隨同僚們在官場中交遊。我的安身之處還沒有確定,追逐那微薄的俸祿又能有什麼追求呢?前往廣東的路途像遼闊的海洋一樣遙遠,湖南地區烏雲大雪帶來諸多憂愁。我將會登上翠綠的梅嶺,而後向南飛翔,進入那炎熱的南方大地。
賞析
這首詩是李羣玉離開湖南前往番禺時所作,詩中展現出作者複雜的心境 。開篇「本乏煙霞志,那隨鴛鷺遊」表明他本無意隱居,但在官場周旋也並非其心之所向,反映出一種迷茫與無奈。「一枝仍未定,數粒欲何求」進一步抒發自己漂泊不定,爲微薄俸祿奔波卻不知所求的悵惘。中間「溟漲道途遠,荊吳雲雪愁」描繪旅途遙遠艱險以及所處之地的壓抑氛圍,借景表達內心憂愁。尾聯「會登梅嶺翠,南翥入炎洲」筆鋒一轉,展現出詩人對即將前往的南方之地懷着期待與憧憬,體現出對新徵程的希望。整首詩情感過渡自然,既有對過往處境的惆悵嘆惋,又有看向未來的積極決心,在遣詞造句上精準地傳遞了詩人的複雜思緒和情感變化。

李羣玉
李羣玉,字文山,唐代澧州人。澧縣仙眠洲有古蹟「水竹居」,舊志記爲「李羣玉讀書處」。李羣玉極有詩才,他「居住沅湘,崇師屈宋」,詩寫得十分好。《湖南通志·李羣玉傳》稱其詩「詩筆妍麗,才力遒健」。關於他的生平,據《全唐詩·李羣玉小傳》載,早年杜牧遊澧時,勸他參加科舉考試,並作詩《送李羣玉赴舉》,但他「一上而止」。後來,宰相裴休視察湖南,鄭重邀請李羣玉再作詩詞。他「徒步負琴,遠至輦下」,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「三百篇」。唐宣宗「遍覽」其詩,稱讚「所進詩歌,異常高雅」,並賜以「錦彩器物」,「授弘文館校書郎」。三年後辭官迴歸故里,死後追賜進士及第。周新國先生《武陵藏珍》記載:李羣玉一生交遊廣,足跡遍及河南、河北、陝西、大江南北。李羣玉著有詩前集三卷,後集五卷。《全唐詩》錄他的詩二百六十三首。他是晚唐重要詩人,與齊己、胡曾被列爲唐代湖南三詩人。唐末周樸《吊李羣玉》詩讚道:「羣玉詩名冠李唐,投書換得校書郎。吟魂醉魄歸何處,空有幽蘭隔岸香。」他還是記載「長沙窯」的第一人。
► 28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