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日寄大崙衡南二山人

抱病獨吟霜樹根,亂餘風物倍驚魂。 清秋遠道豺狼過,落日浮雲海嶽昏。 餐菊可堪騷客怨,佩萸猶憶漢宮恩。 滄江歲晏清楓冷,煙艇魚竿許共論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九日:指農曆九月初九,重陽節。
  • 大崙衡南:地名,具體位置不詳。
  • 山人:隱士。
  • 抱病:生病。
  • 獨吟:獨自吟詩。
  • 霜樹:經霜的樹。
  • 亂餘:戰亂之後。
  • 清秋:清爽的秋天。
  • 豺狼:比喻兇惡的人或勢力。
  • 浮雲:飄動的雲。
  • 海嶽:大海和高山。
  • 騷客:詩人。
  • 佩萸:佩戴茱萸,重陽節的習俗。
  • 漢宮恩:漢朝宮廷的恩寵。
  • 滄江:江河的泛稱。
  • 歲晏:年末。
  • 煙艇:小船。
  • 魚竿:釣魚用的竿。

翻譯

我生病獨自在霜樹下吟詩,戰亂後的景象讓我倍感驚心。清爽的秋天,遠處的道路上彷彿有豺狼經過,落日時分,浮雲遮蔽了大海和高山,使它們顯得昏暗。我吃着菊花,卻難以忍受詩人的哀怨,佩戴茱萸時,仍記得漢朝宮廷的恩寵。江河在年末變得清澈,楓葉也變得冷清,我願意與你討論煙艇和魚竿的事情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重陽節時的孤獨與憂思。詩中,「抱病獨吟霜樹根」一句,既表達了詩人的身體狀況,又暗示了他的孤獨心境。通過「亂餘風物倍驚魂」,詩人抒發了對戰亂後荒涼景象的深切感受。後兩句以自然景象爲背景,隱喻了社會的動盪和個人的無助。結尾處,詩人通過對菊花的食用和茱萸的佩戴,回憶起往昔的榮光,同時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期待。整首詩情感深沉,意境淒涼,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。

樑有譽

明廣東順德人,字公實,號蘭汀。與歐大任等同學於黃佐,有詩名。嘉靖二十九年進士,除刑部主事。與李攀龍等結詩社,史稱後七子。因念母,稱病歸。杜門讀書,雖大吏至,亦不出見。卒年三十六。有《蘭汀存稿》。 ► 23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