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許參政父母

· 張弼
黃髮相看八十餘,清時同拜紫泥書。 稻香南畝扶藜杖,花滿東園駕板輿。 仙夢同遊乘翠鳳,宦途聞訃解金魚。 道山高冢埋雙璧,宿草悽迷益嘆籲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黃發:指老年人。
  • 紫泥書:古代用紫泥封印的詔書,這裡指皇帝的詔令。
  • 扶藜杖:拄著藜杖,藜杖是老人常用的柺杖。
  • 板輿:古代一種輕便的車,這裡指代乘坐板輿。
  • 翠鳳:傳說中的神鳥,這裡比喻美好的夢境。
  • 宦途:官場生涯。
  • :訃告,報喪的通知。
  • 金魚:古代官員珮戴的魚形飾物,這裡指代官職。
  • 道山:道家的仙山,這裡指墓地。
  • 高塚:高大的墳墓。
  • 雙璧:比喻兩位重要的人物。
  • 宿草:隔年的草,這裡指墓地上的草。
  • 淒迷:淒涼迷茫。
  • 歎訏:歎息。

繙譯

兩位老人相互看著對方,都已經八十多嵗了,在這清平的時代一同接受了皇帝的詔令。他們在稻香四溢的田野裡拄著藜杖,花兒盛開的東園中乘坐著板輿。他們共同做了一個美好的夢,夢中乘著翠鳳遨遊,但在官場生涯中突然聽到了其中一位去世的消息,於是解下了象征官職的金魚。在道家的仙山上,高大的墳墓埋葬了這兩位重要的人物,墓地上的草已經隔年,淒涼迷茫,讓人不禁歎息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兩位老年蓡政者的晚年生活和他們的去世。通過“黃發相看”、“紫泥書”、“扶藜杖”、“駕板輿”等意象,展現了他們晚年的甯靜與尊榮。而“仙夢同遊”與“宦途聞訃”則形成了鮮明對比,前者表達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曏往,後者則突顯了生命的無常。最後,“道山高塚”、“宿草淒迷”等描繪,加深了詩歌的哀思氛圍,表達了作者對逝者的深切懷唸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。

張弼

明松江府華亭人,字汝弼,號東海。成化二年進士。久任兵部郎,議論無所顧忌。出爲南安知府,律己愛物,大得民和。少善草書,工詩文,自言吾書不如詩,詩不如文。有《鶴城稿》、《東海稿》等。 ► 1052篇诗文

張弼的其他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