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飲何司寇南漪亭
高林暑氣薄,已入秋月夕。
年年雲漢期,空見支機石。
客子輕出門,春夏迥已隔。
託棲美園林,兩見山月白。
重來感傾尊,廿載座上客。
遭亂罷遠遊,百里還屏跡。
主人古哲士,清望故通籍。
休心娛石泉,闢徑延山澤。
和風開池臺,魚鳥各自適。
狂歌天地寬,倒影搖金液。
拼音
分享图
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暑氣薄:暑氣減弱。
- 雲漢期:指七夕,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。
- 支機石:傳說中織女用來支撐織機的石頭。
- 迥已隔:已經相隔很遠。
- 託棲:寄託棲息。
- 傾尊:傾倒酒杯,指飲酒。
- 廿載:二十年。
- 屏跡:隱居不出。
- 通籍:指有名望。
- 娛石泉:以石泉爲樂。
- 闢徑:開闢小徑。
- 金液:指美酒。
翻譯
高高的樹林中暑氣已經減弱,秋天的夜晚已經來臨。 每年到了七夕這個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,只能空見傳說中的支機石。 作爲客人的我輕易地走出了門,春夏已經相隔很遠。 我寄託在這個美麗的園林中棲息,已經兩次見到山間的明月。 再次來到這裏感受到主人的熱情款待,二十年間我一直是座上的客人。 遭遇亂世後我停止了遠遊,只在百里之內隱居不出。 主人是古代的哲人,他的清望和名望一直很高。 他以石泉爲樂,開闢小徑以迎接山澤之美。 和風輕拂着池臺,魚鳥各自安適。 我狂歌一曲,感覺天地都變得寬廣,倒影在美酒中搖曳。
賞析
這首作品描繪了在七夕之夜,詩人作爲客人再次拜訪何司寇的南漪亭,感受到主人的熱情與園林的寧靜美景。詩中通過對比暑氣與秋夜、雲漢期與支機石的空見,表達了時光流轉與人生無常的感慨。後文則通過對園林景色的細膩描繪,展現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生活,以及在亂世中尋求心靈寄託的願望。整首詩語言優美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