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陸漢東

· 張穆
濁世不可託,騫懷念唐虞。 何心皎潔羽,乃押雞與鳧。 梅生昔棄婦,夷齊恥存軀。 鏗鏘固窮節,後世知不誣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濁世:混亂的世道。
  • 騫懷:高遠的懷抱。
  • 唐虞:指唐堯和虞舜,古代傳說中的賢明君主。
  • 皎潔羽:比喻高尚純潔的品質。
  • :押韻,這裏比喻與世俗同流合污。
  • 雞與鳧:雞和鴨,比喻世俗之人。
  • 梅生:指梅福,東漢時期的隱士。
  • 棄婦:被遺棄的婦女,這裏比喻梅福被世俗所棄。
  • 夷齊:指伯夷和叔齊,古代的賢人,因不願食周粟而餓死。
  • 固窮節:堅守貧窮的節操。
  • 鏗鏘:形容聲音響亮有力,這裏比喻堅定的節操。
  • 固窮:堅守貧窮,不改其志。
  • 後世:後代的人們。
  • 知不誣:知道不是虛假的。

翻譯

在混亂的世道中,我懷抱着高遠的理想,思念着唐堯和虞舜那樣的賢明時代。 我怎能願意讓自己的高尚純潔品質,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污呢? 梅福曾經被世俗所棄,伯夷和叔齊則因堅守節操而寧願餓死。 他們堅定的貧窮節操,聲音響亮有力,後世的人們都知道這不是虛假的。

賞析

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混亂世道的不滿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。詩中,「濁世」與「唐虞」形成鮮明對比,突出了詩人對理想時代的嚮往。通過梅福、伯夷和叔齊的典故,詩人讚美了堅守節操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。最後,詩人強調這種精神在後世得到了認可,進一步強調了其價值和意義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堅定追求和對世俗的深刻批判。

張穆

明蘇州府崑山人,字敬之。張和弟。正統四年進士。任工部主事,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。有《勿齋集》。 ► 33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