崖門弔古三首

殺氣空濛下赤霄,胡塵捲地翠華遙。 舟膠楚澤誰來問,魂溺湘潭詎可招。 淚血歲添崖上蘚,靈風暮涌海邊潮。 獨憐島樹猶含恨,不待秋來卻盡凋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七月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崖門:地名,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。
  • 空濛:形容霧氣迷茫。
  • 赤霄:指天空。
  • 胡塵:指北方民族的戰塵,這裏指蒙古軍隊的侵略。
  • 翠華:皇帝儀仗中一種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,這裏代指皇帝。
  • :粘住,這裏指船隻擱淺。
  • 楚澤:楚地的湖泊,這裏泛指戰場。
  • 湘潭:地名,今湖南省湘潭市,這裏泛指南方。
  • :豈,表示反問。
  • 靈風:神靈之風,這裏指海風。
  • 島樹:島上的樹木。
  • :凋謝。

翻譯

殺氣迷茫,從天而降,蒙古的戰塵卷地而來,皇帝的儀仗已遠去。 船隻在楚地的湖泊中擱淺,誰來詢問?魂魄沉溺在湘潭,豈能招回? 淚水和血水每年增添崖上的苔蘚,神靈之風在傍晚涌起海邊的潮水。 唯獨可憐島上的樹木仍然含恨,不等秋天到來就已經全部凋謝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戰爭的慘烈和對故國的哀思。詩中「殺氣空濛下赤霄,胡塵捲地翠華遙」形象地展現了戰場的殘酷和皇帝的逃離,透露出深重的國破家亡之痛。後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,如「淚血歲添崖上蘚,靈風暮涌海邊潮」,抒發了對逝去英魂的懷念和對故土的眷戀。結尾「獨憐島樹猶含恨,不待秋來卻盡凋」則以島樹的凋零象徵國家的衰敗,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無奈和悲憤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沉痛,展現了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底和愛國情懷。

樑有譽

明廣東順德人,字公實,號蘭汀。與歐大任等同學於黃佐,有詩名。嘉靖二十九年進士,除刑部主事。與李攀龍等結詩社,史稱後七子。因念母,稱病歸。杜門讀書,雖大吏至,亦不出見。卒年三十六。有《蘭汀存稿》。 ► 23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