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匡山

始識廬峯次第攀,一時襟抱十分閒。 鴻濛有地尋常外,巉峭離天尺五間。 樹積擁陰通寺徑,瀑飛流響到江灣。 近來儒老煙霞半,莫問前人幾住山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遊匡山:遊覽匡山。匡山,山名,具體位置不詳,可能指廬山,因廬山古稱匡廬。
  • 始識廬峯:初次認識廬山的山峯。
  • 次第攀:依次攀登。
  • 襟抱:胸懷。
  • :同「閒」,悠閒。
  • 鴻濛:指天地初開時的混沌狀態。
  • 巉峭:形容山勢險峻。
  • 尺五間:形容距離很近,尺五即一尺五寸,比喻極近。
  • 擁陰:樹木茂密,遮蔽陽光。
  • 寺徑:通往寺廟的小路。
  • 瀑飛流響:瀑布飛瀉,水聲響亮。
  • 江灣:江河的彎曲處。
  • 儒老:指年老的儒者。
  • 煙霞:指山水景色。
  • 幾住山:幾次居住在山中。

翻譯

初次認識廬山的山峯,我依次攀登,此時我的胸懷十分悠閒。天地初開時的混沌之地彷彿就在眼前,險峻的山峯似乎離天只有一尺五寸的距離。樹木茂密,遮蔽了通往寺廟的小路,瀑布飛瀉,水聲響亮,傳到了江河的彎曲處。近來,年老的儒者多半沉浸在山水景色中,不必詢問前人曾幾次居住在這山中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遊覽匡山的所見所感,通過生動的自然景象展現了山水的壯美與寧靜。詩中「鴻濛有地尋常外,巉峭離天尺五間」一句,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山勢的險峻和與天空的接近,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受。後兩句則通過描繪樹木和瀑布,進一步以動襯靜,增強了山中的寧靜氛圍。最後提及儒老與煙霞,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前人隱居經歷的淡然態度。

樑以壯

樑以壯(一六○七─?),字又深,號芙汀居士。番禺人。以壯祖在明朝歷有宦聲,夙有家學。以壯年十一負文字之名,弱冠即有著述,後曾出嶺遊歷。著有全集二十六卷,《蘭扃前集》爲其另行編選。 ► 362篇诗文

樑以壯的其他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