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飛來寺示僧無名
山寺瀕江俯江岸,遊人今古紛無算。
我是朝辭濛?灣,投宿空門夜剛半。
雞聲喔喔度寒流,日出煙生曉凌亂。
着冠束帶躡苔磴,道謁山僧來不緩。
初登凡骨疑可仙,再登世態驚冰泮。
扶倦終登最上頭,心知手可捫霄漢。
聲聲木末轟高唱,腳腳雲頭檢清玩。
刻玉鋪金法相軀,碧獅粉象真宗伴。
山僧煮茗供我畢,肺腑清如挹霜灒。
聽話蕭樑奉佛年,象教輝光尤煥爛。
不見江寧古佛宮,飛來遠翥排空翰。
梅關一角今尚在,來往行人得奇觀。
德僧茗飲恥僧言,掩面休辭赭面汗。
下來獨背鬆陰語,看汲清灘事樵爨。
嘆息山僧苦死迷,流沙弱水何漫漶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濛?(méng yǔn)灣:地名,具體位置不詳。
- 空門:佛教寺院。
- 苔磴(tái dèng):長滿苔蘚的石階。
- 冰泮(bīng pàn):冰融化,比喻世態炎涼。
- 霄漢:天空。
- 木末:樹梢。
- 檢清玩:檢點、欣賞。
- 碧獅粉象:指佛教中的神獸和法器。
- 挹霜灒(yì shuāng zàn):比喻清新爽快。
- 蕭梁:指南朝梁,以佛教興盛著稱。
- 象教:指佛教。
- 煥爛:光彩奪目。
- 江寧:今南京。
- 翥(zhù):飛翔。
- 排空翰:排列在空中,形容飛來寺高聳入雲。
- 梅關:地名,具體位置不詳。
- 樵爨(qiáo cuàn):砍柴燒火。
- 流沙弱水:神話中的河流,比喻遙遠或難以到達的地方。
- 漫漶(màn huàn):模糊不清。
翻譯
山寺依江而建,俯瞰江岸,古往今來的遊人絡繹不絕。我今朝辭別濛?灣,投宿於這空門之中,夜半時分。雞鳴聲穿越寒流,日出時分煙霧繚繞,景象凌亂。我穿戴整齊,踏着長滿苔蘚的石階,急忙來拜訪山僧。初登寺院,凡塵之身彷彿可成仙,再登時,世態炎涼令人震驚。終於登上最高處,心中明白伸手可觸及天際。樹梢上傳來陣陣高歌,腳下雲端,我檢點欣賞。刻金鋪玉的法相,碧獅粉象爲真宗的伴侶。山僧煮茶款待我完畢,內心清爽如同飲了霜露。聽山僧講述南朝梁奉佛的歲月,佛教的光輝尤爲燦爛。不見江寧的古佛宮,飛來寺高聳入雲,如同排空飛翔的羽翼。梅關一角至今尚存,來往行人得以觀賞奇景。我以德僧的茶飲爲恥,掩面不願聽僧言,羞愧得滿臉通紅。下山後獨自背對鬆蔭,看着人們汲水砍柴。嘆息山僧苦於迷途,流沙弱水之地何其遙遠模糊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宿山寺,清晨登高望遠的情景,通過對比凡塵與仙境、世態與佛光,表達了對塵世的超脫和對佛教的嚮往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,如「雞聲喔喔度寒流」、「日出煙生曉凌亂」等,展現了清晨的寧靜與壯美。結尾處對山僧的苦迷表示嘆息,流露出對佛教徒修行不易的同情,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精神淨土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