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楊將軍帥邊

· 張弼
獨攜長劍守窮邊,洮水岷山路幾千。 五月氈裘走冰雪,三更笳鼓報烽煙。 巴茶宛馬僧徒市,羌語番文譯史傳。 勝自班超身未老,賢勞深荷聖明憐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洮水:洮河,位於今甘肅省南部。
  • 岷山:山脈名,位於今四川省北部與甘肅省南部交界処。
  • 氈裘:用毛皮制成的衣服,這裡指穿著氈裘的邊疆民族。
  • 笳鼓:古代軍樂器,笳是吹奏樂器,鼓是打擊樂器。
  • 烽菸:古代邊防報警的菸火,比喻戰爭。
  • 巴茶:巴蜀地區的茶葉。
  • 宛馬:古代西域的良馬。
  • 羌語:中國古代西部民族羌族的語言。
  • 番文:指少數民族的文字。
  • 譯史:繙譯歷史文獻的工作。
  • 班超:東漢時期的著名將領,曾出使西域,有“投筆從戎”的故事。
  • 聖明:對皇帝的尊稱,意指皇帝英明。

繙譯

獨自攜帶著長劍守衛在荒涼的邊疆,洮河與岷山之間相隔千裡。 五月的天氣裡,穿著毛皮衣服的邊民在冰雪中行走,三更時分,笳鼓聲中傳來烽菸的警報。 巴蜀的茶葉和西域的良馬在僧侶的市場上交易,羌族的語言和少數民族的文字在繙譯歷史文獻中傳承。 勝利歸來,班超般的功業尚未老去,深感皇帝的英明與對我的憐憫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將軍在邊疆的孤獨守衛和艱辛生活,通過“洮水岷山”、“五月氈裘”、“三更笳鼓”等意象,生動地勾勒出了邊塞的荒涼與戰事的頻繁。詩中“巴茶宛馬”與“羌語番文”反映了邊疆地區的多元文化交流,而“勝自班超身未老”則展現了將軍的英勇與對皇帝的忠誠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對邊疆將士的敬意和對國家安甯的期盼。

張弼

明松江府華亭人,字汝弼,號東海。成化二年進士。久任兵部郎,議論無所顧忌。出爲南安知府,律己愛物,大得民和。少善草書,工詩文,自言吾書不如詩,詩不如文。有《鶴城稿》、《東海稿》等。 ► 1052篇诗文